郭大顺先生是新中国成立后,共和国培养出来的一代考古学家。《庆祝郭大顺先生八秩华诞论文集(套装上下册)》是为庆祝郭大顺先生八十寿诞而专门编辑。收录文章50余篇。主要围绕先生重点研究的红山文化和东北系考古学文化开展各项论述,也有记录与先生交往的文章,文末还有围绕着其成长历程和丰收的考古研究成果而写的学术年谱。
《颐和园藏文物大系·玉器卷2》为系列丛书《颐和园藏文物大系》之玉器卷的第2本。玉器卷收录颐和园藏玉器172件,《颐和园藏文物大系·玉器卷2》收录约二分之一。颐和园藏玉器从汉代至晚清,其中多为乾隆时期的玉器,其中一部分为乾隆御用之器。其用料、设计、做工堪称玉器中的上品。此次颐和园藏玉器系首次公开系统出版,可为玉器鉴赏、收
本书主要依据铭刻资料,并结合文献,采用“自下而上”的视角分析五六世纪高僧大德与知识阶层信徒之外的一般佛徒的信仰,试图弄清他们如何接受佛教、接受了什么,进而探讨佛教对普通民众的思想与行为产生何种影响。在重新考察佛教流行北方的历史背景后,根据1600种有纪年及纪年可考的造像记,借助统计分析,辅以例证,具体展示了民众信仰对象
本项目是中国社会科学院老年学者文库资助项目之一。燕地大体指今北京、天津及河北北部、辽宁西南部地区。为战国时期燕(匽)国极盛时所占领之地,秦汉时期于此一地区置广阳国(燕国)、涿郡、渤海郡、上谷郡、渔阳郡、右北平郡、辽西郡、辽东郡。本书以《汉书地理志》为准,就此一地区所置134座郡(王国都)县(侯国)城的地理方位、形制布局
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是千年大计,国家大事。2016年至2017年,为了配合北京城市副中心的建设,落实习总书记对文物保护的重要指示,以及北京市委、市政府的要求,在北京市文物局的支持下,北京市文物研究所在副中心行政办公区内进行了全面的考古工作。完成勘探面积440余万平方米,发掘面积9.9万平方米。发现汉代城址一座(路县故城)
本书全面系统地介绍了湖北省郧县刘湾遗址在不同时期的文化遗存。书中分别就该地区的新石器时代、周代、汉代、宋代及明清时期的遗存进行了研究,内容涉及考古学、历史学、人类学、动物学等学科,重点总结了刘湾遗址各阶段的文化特点,是配合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建设的一部综合性考古发掘报告,对研究鄂西北古代文化发展历程补充了材料,具较高的学术
河北隆尧石刻
《关中石刻文字新编》是清代学者毛凤枝所辑的一部金石学著作,全书收錄了关中地区汉魏以迄隋唐的石刻资料一百六十多种,是研究关中石刻文献的必备书之一。本书首先对毛书进行了点校整理,在此基础上又广泛收集了毛氏所辑石刻资料的相关研究成果,以汇考为目逐一编次。其次,全书还包括了整理者对具体石刻资料所做的讨论,以按语的形式附于末尾。
《中国考古学年鉴2017》收录了该年度中国考古学研究、考古文物新发现、学术动态、考古教学、考古学文献资料目录等资料。时代上迄旧石器时代晚期,下至明清时期,是适合广大文物工作者和爱好者阅读的年鉴类工具书。
本书内容包括:“陶熔鼓铸——夏商周陶器”“陶情遣性——秦汉隋唐陶器”“陶白富埒——宋元明清陶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