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精选张爱玲创作生涯不同阶段的代表作加以细致解读,揭示其创作风格和特点;分析张爱玲与“五四”启蒙文学以及以张恨水为代表的通俗文学在主题、风格、叙事视角与模式、题材、结构方式、语言特征、文学意象、文学观等方面的同与不同,揭示张爱玲的创作与现代文学主流之间的应对与反叛关系,凸显其在现代文学史上独特的价值和地位。 本书以
作为教材,《中国古代小说史述》力图贯彻一种理念,即通过中国小说史教学,指导学生了解、认识小说,使学生能主动地结合相关文化背景去鉴赏、评价中国古代小说,进而动手创作小说。作为学术专著,《中国古代小说史述》以宏大的视角对小说的文化特征加以审视,通过细腻的文体比较对小说的内涵、特点加以界定,从文学、文化和哲学三个层面上制定出
晚明诗人王彦泓历来研究专著不多,本书对王彦泓进行了全面系统的研究。
本书以清代严可均所辑《全后汉文》《全三国文》中的建安单篇文章为主要研究对象,从文本出发,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文化背景,细致、深入地梳理和探讨了建安时期各体文章的创作状况,探究其中的文学思想和时代风尚,力求对其文学史地位做出客观、准确的评价。
《中国韵文史/鸿儒国学讲堂》是迄今为止早而仅有的关于中国韵文史著作。因其简明扼要,又富史识,被视为研究韵文的著作。《中国韵文史/鸿儒国学讲堂》精要地勾勒出中国古典诗、词、曲发展流变的轮廓。全书分诗歌、词曲上下两篇。上篇以《诗三百篇》《楚辞》、乐府诗等为一系,下篇始于词曲兴起,止于清词之衰敝。
长安,一座唐诗之城,于狭小之地,开盛唐之宇,就像一本需要细品的书籍。《唐代诗人在长安》从纸上走来,以十位唐代诗人的足迹为领以唐诗为票根,穿越历史与地理,在鉴赏诗词的同时,领略漫游长安的时空之旅。作者以轻松的笔触,徐叙述深沉的历史,用唐朝诗人的足迹,带今人领略长安的风采。
本书提出一种诗词学习与写作的简易方法——节奏说。近体诗作为唐诗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平仄、押韵、对仗三要素,其中平仄是最重要的。本书以“平仄是诗的节奏”为依据,用组合排除法得到4个五言平仄基本句,继而简单地得到五言、七言绝句和律诗的平仄规律。通过对诗歌形式发展、近体诗三要素、诗词的异同及其学习与写作方法等的论述,作者试图
本书是知名古典文学研究家顾随经典代表作,《东坡词说》《稼轩词说》合二为一。收入国学大师周汝昌的小引作序:“两部《词说》,本系姊妹为篇,同时相继,一气呵成,而其异同,有如是者。说辛精辟,说苏深婉……”同时依照每首词的内容,配以精美古画,全彩印刷,完美诠释苏、辛词的豪迈悠远。其诗词评说见解独到、行云流水,将人生经验与创作感
撰者刘学锴先生年届八秩,为著名的唐诗研究大家,其著述一向不以数量而是以专精取胜,其《李商隐诗歌集解》、《李商隐文编年校注》均为传世之作。先生此时之学养可谓已臻炉火纯青之化境,他充分发挥学术专长,心无旁骛。
越来越多的学者和政治家注意到,海洋的地位在20世纪后期非常重要,在已经到来的整个21世纪变得更加突出。因此,随着中国逐步进入新的时期——海洋时代,郑和与明初航海以及与这些主题相关的各种文献研究也开始流行起来。如今,对《西洋记》感兴趣的学者可以查阅到几十部不同主题的相关著作和上百篇研究论文。从某种意义上说,《西洋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