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口沉银历史文献汇编·族谱家乘卷》选录四川族谱年谱、行状传记、家书墓志、文书契约中反映明末清初四川各地所经历的动乱以及劫后余生的四川社会情况的史料,以及反映乱后\"湖广填四川\"的移民潮兴起的由来及其发展轨迹的史料。
中华文明延绵五千年,孕育创造的璀璨文物,是中华民族根魂所寄、中华儿女精神所系。晚清以降,列强东顾,国力衰微,山河破碎,大量珍贵文物惨遭劫掠、倒卖、走私,如游子飘零、流散他乡,成为国人心中难以抚平的伤痛、无时或忘的惦念、梦牵魂绕的等候。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和站起来的中国人民,未曾忘却祖国流散飘零的文化遗产。新
本书由对汉画有深入研究的学者、传拓人方清刚,从鲁迅先生收藏的汉画中精选一百余幅作品编撰而成,所有作品均高清复制,一图一文,介绍其内容与艺术成就。所选作品典型,有故事性;传拓品质上乘;地域有代表性。解读中融入知识与新解,便于读者更好欣赏汉画,是艺术爱好者了解、欣赏汉画的必读书。
《红山文化研究·第6辑:科技考古专号》是内蒙古红山文化学会、赤峰学院红山文化研究院所编《红山文化研究》系列文集的新一册,主题为科技考古,内容包括《魏家窝铺红山文化遗址出土植物遗存综合研究》《赤峰市二道井子遗址木炭遗存指示的木材利用和生态环境——兼论夏家店下层文化时期的生业模式》《GIS在赤峰市西南部环境考古研究中的实践
新世纪以来的近20年间,瓷窑址考古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这一时期大的特征,就是以课题为导向进行主动性的考古发掘与研究,在瓷器起源及其早期发展、青花起源及其早期发展、白瓷起源及其早期发展、青白瓷起源及其早期发展,以及越窑、龙泉窑、邢窑、定窑、汝窑、长沙窑、钧窑等国内著名窑场的时空格局等陶瓷史的重大学术问题上均取得了重要突
浙江是我国瓷器的发源地和青瓷的主要产地,迄今已发现古窑址近二千多处,从而构成了上起商周、下至清代的庞大瓷窑体系。自东汉成熟瓷器创烧后,制瓷业发展迅速,在长达一千五百余年的瓷业史中,出现了越窑、瓯窑、婺州窑、德清窑、龙泉窑、南宋官窑等著名窑口,对全国其他地区的制瓷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浙江纪年墓与纪年瓷·绍兴卷(套装上下
包括庆元上垟地区在内的龙泉金村窑址群,不仅是龙泉南区核心窑址群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以早期龙泉窑生产与烧造著称,是龙泉窑起源地与早期窑业中心。但本地区的考古工作不多,仅1960年4月13日-5月17日,因龙泉县林业局计划在该地区建造森林轻便铁道,部分线路将穿过窑址,浙江省文物管理委员会对16号窑址进行了抢救性发掘,随后
临淄齐故城是周代齐国的都城,汉齐王国的首府,1964年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自八十年代以来,配合临淄辛店城区的城市建设工程,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三级文物考古部门,按照"既对基本建设有利,又对文物保护有利",以"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工作方针指导下针指导下,抢救性考古发掘了一大批战国、两汉时期的古代墓葬。墓葬
"唐蕃古道是我国古代历史上一条非常著名的交通大道,也是唐代以来中原内地去往青海、西藏乃至尼泊尔、印度等国的必经之路。它起自陕西西安(即长安),途经甘肃、青海,至西藏拉萨(即逻些),全长3千余公里,其中一半以上路段在青海境内。整个古道横贯中国西部,跨越举闻名的世界屋脊,联通我国西南的友好邻邦,故亦有丝绸南路之称。
《石窟艺术研究》是由麦积山石窟艺术研究所编的集刊,主要分为麦积山专栏、石窟考古及美术图像、碑刻题记及其他方面的内容。 此次收录论文共15篇,既涉及麦积山石窟、大足石刻等国内知名石窟的研究与保护,同时也包括佛教及美术考古论文,对石窟寺研究及佛教考古有一集刊,主要分为麦积山专栏、石窟考古及美术图像、碑刻题记及其他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