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杜林论》第一次全面系统地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被誉为“马克思主义的百科全书”,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世界范围内的广泛传播作出重要贡献。本书全面解读与阐发《反杜林论》的写作背景、主要观点、理论贡献、思想史定位,挖掘其所蕴含的科学的理论观点与思维方式,对于新时代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
《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是恩格斯公开阐述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的重要著作,对于我们深入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成和发展过程、它的理论来源和思想基础等问题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本书主要内容包括:《费尔巴哈论》的写作背景和原因;《费尔巴哈论》的出版和传播等。
本书主要由史料、回忆性文章、大事记等组成,中回忆文章是主要部分。以翔实史料,重点记述毛泽东在新中国成立后对河南的关怀、对河南发展的擘画。此稿展现一代伟人的丰功伟绩,具有文献价值,也具有思想价值,有助于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有助于接受精神洗礼、坚定“四个自信”。
本书分为八章,内容包括:毛泽东思想及其历史地位、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社会主义改造理论、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发展、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相、科学发展观。
本书系统摘录《毛泽东选集》《毛泽东文集》《毛泽东诗词全集》中的典故,采用原文、释义相结合的形式编排形成660多组词条。毛泽东同志运用的这些典故涵盖历史典籍和成语、寓言,结合基本历史事实、重大历史事件、重要历史人物,运用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等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重要论述、重要观点等内容,饱含毛泽东同志对中国革命、建设问题
本书内容包括:“青年马克思”的时代;马克思为什么要写《博士论文》;《博士论文》是一篇什么样的“论文”;《博士论文》的世界观变革;《博士论文》架起了古希腊思想通向《资本论》的“桥梁”等。
诞辰130周年献礼主题图书,将波澜壮阔的历史文化与独具魅力的传统诗词文化融为一体,以多元化的艺术形式表现诗词的深刻内涵,让新时代读者在形象化、艺术化的阅读氛围中品读名人经典,缅怀其丰功伟绩,从他的诗词艺术中汲取奋进的力量。
本书共分为理论探索篇和实践推进篇两大板块。理论探索篇对“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的价值属性和教育功能、设计理念、实际体系、设计保障进行了系统阐述,为各实践环节的开展奠定了理论基础。实践推进篇则分为“导论”“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本书共8章,内容包括:世界马克思主义研究的中心重镇、何谓21世纪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元理论问题、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主体形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体系、21世纪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新发展、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贡献——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意义等。
本书严格遵循国家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规定,聚焦全面提升硕士研究生思政课教学实效之目标,围绕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之任务,探索案例教学模式创新之方法,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提高研究生运用马克思主义方法论探究社会现象与解决社会问题的能力,培养研究生创新思维、批判性思维以及团队合作能力,凸显“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