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现代作家中,老舍著作丰富,所涉文类广泛,是一位全能型作家,被誉为“人民艺术家”“文学语言大师”。本书以老舍研究老舍,努力从他自己的理论与实践中发现其叙事的艺术。第一章“模型与建构”考察老舍在不同阶段中的自我突破、自我变革,甚至是在自我否定中形成的主题模型。第二章“人与事”研究老舍对关键要素的处置方法策略。第三章“
《唐代至北宋时期丝路关隘与文学研究》共分七章,分别就唐宋文人的丝路关隘行迹与心迹、丝路关隘与诗歌创作、丝路关隘与散体文创作、丝路关隘与北宋文学的新变、丝路关隘与唐宋时期的文化传播等问题进行了比较具体而深入的研究。
本书主要探讨梁启超与中国文学转变之关系,具体从五个方面展开:观念、语言、文体、传播和新文学。在观念方面,检讨了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梁启超文学启蒙观念的影响;语言方面,通过对梁启超散文在词汇、语法和修辞等方面的考察,说明其写作对中国文白转变的贡献;文体方面,主要关注梁启超在小说和诗歌方面倡导所带来的正反影响;传播方面,主
红色文化研究(第2辑)
本书收录湖南大学中国文学系著名学生郭晋稀《等韵驳议》《庄子要极》两种手稿,为郭晋稀在湖南大学学习与在湖南工作时期完成的著述,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等韵驳议》为该作者在著名音韵学家、湖南大学中国文学系教授曾运乾指导下完成、于1942年提交的本科毕业论文,对韵学涉及的诸多问题进行探讨;《庄子要极》为作者自1943-1948
本书沿“理论篇”“基础篇”“实践篇“展开,融诵读理论框架、诵读基本功训练、诵读经典作品评析与练习于一体。通过对不同类别经典诵读作品的亮点解析、细节研读、诵读指引、研讨小结,深入浅出阐释经典诵读音声化的创作方法与路径。本书紧密把握当前青年群体的适用性需求,在练习实例选择方面注重时新性、广泛性、时代性,收录了一大批近年来反
《光启人文论丛(六)》是上海师范大学中文学科语言学研究优秀论文选。本书收录了上海师范大学中文学科本科生发表的优秀论文17篇。包括对中国古代到现当代文学经典作品进行语言学分析和研究,内容涵盖古代文学作品、俗语、方言等方面,从文字、语言、音韵等角度对不同主题作品进行了分析,内容丰富、行文规范,遵守学术规范,具有较好的学术价
本书是作者金茂年的个人作品集,收录了50多篇文章,共分五篇。内容包括作者在工作实践中所见所闻所感、作者参与对文联特别是中国民协协会历史、方针、政策与重大项目的实施落实以及作者关于民间文艺的学术思考。部分篇章记录了作者与著名民间文艺学家贾芝的往来日记、书信、文件。
本书基于魏晋时期的文学作品,结合魏晋时期的政治体制、宗族体制、社会机制、家庭文化表征、佛教和道教等朝代背景,全面评述了魏晋南北朝文人士族的精神世界,包括魏晋士人阶层的政治哲学、人生哲学、理想人格、精神气质、道德询唤、审美法则、文艺批评等,全面展示了魏晋士人超然的精神追求和审美境界。
本书围绕现代文学与东亚文学关系展开相关教学与讲解,凝聚作者多年教学经验、吸收最新学术研究成果,采用全新授课理念,打造开放式的新型教材,内容主要包括现代文学概况、现代文学的内涵、东亚文学概况、现代文学与东亚文学的关联、现代文学与日本、现代文学与韩国、现代文学与东亚文学关系研究专题、现代文学背景下东亚文学一体化的可行性,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