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书中的成都》通过梳理、研读古文原典内的相关记载,对先秦至清代的成都城史及天府文化作了深入浅出的重构,不生造,不戏说,有料有趣,有述有作。相对市场上已有的成都史籍而言,此编所收文章大多已由《四川经济日报》《成都晚报》等纸媒用全版隆重抢先发售,受众不少,影响不小,且含有若干定制叙事和一得之见,可谓兼具文学兴味与学术价值
《(光绪)麻城县志》以湖北省图书馆所藏《(光绪)麻城县志》为底本进行整理,以影印的方式出版。《(光绪)麻城县志》编纂始于光绪二年,时任麻城知县陆祐勤、继任朱荣椿修,麻城举人余士珩纂。该书在乾隆县志的基础上,重新厘定体例,详加校勘,撰成四十卷首一卷末一卷。内容涵盖方舆志、建置志、学校志、食货志、官师志、选举志、耆旧志、列
本书介绍了曙光医院从1978年至2010年期间的大事记、组织架构、业务科室、医护管理、医学教育、科学研究、医务员工、综合管理、后勤基建、党群工作和重要人物。本书记载和反映了曙光医院多年来发展的基本情况和医教研管各项工作的整体过程,观点正确,特色鲜明,体例完备,资料详实,结构合理。
本书为《荆楚文库·方志编》的一种,以国家图书馆等单位所藏《〔乾隆〕黄州府志》为底本进行整理,以影印的方式出版。《〔乾隆〕黄州府志》的编纂始于乾隆十三年(1748),由时任黄州府知事的王勍担任总裁,前翰林院庶吉士靖道謨为总纂官,在当时尚存的诸种地方志的基础上,搜集各类相关资料编纂而成。全书共二十卷,涉及黄州由晋代至清乾隆
本书为《荆楚文库·方志编》的一种,以尊经阁藏板《〔道光〕黄安县志》为底本进行整理,以影印的方式出版。尊经阁藏板《〔道光〕黄安县志》为道光二年续修,由时任黄安知事的林缙光领衔编纂,在旧志基础上,结合省志、府志,搜罗多种资料,详加考订,撰成十卷。内容涉及黄安地区地理、建置、赋役、学校、职官、科举、人物、艺文等的沿革,是全面
方志被称为地方之史,是研究一地历史状况的重要史料。《(民国)安次县志》为研究廊坊地区地方文化的第一手资料,此卷以民国三年刘钟英修,马钟琇纂的《安次县志》为底本,中国国家图书馆藏现存于国家图书馆,计十二卷。正文前有关于此版的序言四篇,与天启、康熙、乾隆的志书相比,此版志书的内容更为完整全面,能够反映民国期间安次地区的全貌
方志被称为地方之史,是研究-地方史状况的重要史料。安次之为县,汉代已有。作为研究安次地区不可多得的原始文献——《安次县志》安次地区现存方志最早者《(天启)东安县志》,是书唯存一部,国家图书馆藏,存卷二至五卷。国图藏明天启刻本已收入2000年中华全国图书馆文献缩微复制中心出版的《明代孤本方志选》中。《(康熙)东安县志》,
方志被称为地方之史,是研究-地历史状况的重要史料。《(乾隆)东安县志》为研究廊坊地区地方文化的第一手资料,现存于国家图书馆,二十二卷。正文前有清乾隆十四年(1748)李光昭《东安县志序》及清乾隆十四年(1749)周长发《东安县志序》,图目七幅、正文分十七门六十四目,内容非常丰富。
本书是中共惠山区委、惠山区人民政府根据国务院颁布的《地方志工作条例》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全国地方志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5-2020年)的通知》(国办发〔2015〕64号)的要求组织编纂的全面、系统地记述惠山区2001年建区后至2010年10年间本区域内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情况的历史与现状的地方综合
本书论述了从鸦片战争到新中国成立长达一百余年间的福建人民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斗争的历史。介绍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马克思主义在福建的传播和福建党团组织建立、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福建共产党组织的建设与发展,福建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或影响下的各项革命活动,各阶层人民群众及华侨、民主党派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