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本书为国家出版基金项目,为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中国丝绸文物分析与设计素材再造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2013BAH58F00)的研究成果,也是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17世纪中国输出俄国的丝绸艺术研究(16YJCZH085)的研究成果之一,同时得到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浙江省浙江历史文化研究中心
《沧海撷珠重光来:北京市文物公司提供国家馆藏文物珍品选》是北京市文物公司纪念成立五十五周年而编撰的珍品图册。图册中收录了数百件文物精品,均是北京市文物公司多年来捐赠给国家各级博物馆的器物,其中多有被收入国家博物馆、故宫博物院、首都博物馆、上海博物馆等著名博物馆的一级、二级文物。《沧海撷珠重光来:北京市文物公司提供国家馆
山东古代的石刻,如秦汉碑刻、汉画像石、云峰刻石、摩崖刻经、北齐佛教造像,数量多、规模宏大、特征明显。从全国刻石遗存现状来讲,都可称得上不可多得的亮点。山东也有墓志出土,而且墓志的年代很早。鉴于此,山东石刻艺术博物馆在艰难的条件下竭尽全力致力于墓志资料的收集与整理工作,把山东出土的有书法价值和史料价值的墓志作品,尽量收入
本书所选毗卢寺壁画是中国四大壁画之一,被业内誉为“小敦煌”“明代水陆壁画教科书”。毗卢寺壁画在中国壁画史上地位及其重要,具有极高的美术价值、文物价值、人文艺术价值、民俗价值和宗教艺术价值。本书最大程度、最真实的呈现了壁画的原貌。为广大美术爱好者提供高清精准的临摹资料,解决看不清、临不得、带不走的难题。有较高的出版价值。
本书重点介绍在我国具有历史价值的一些重点文物,如唐三彩、四羊方尊等。书中对每一件文物的历史、制作特点、艺术魅力以及相关的一些有趣故事进行一一阐述。本书旨在提高读者对我国古代生产技术的了解和热爱。
中国考古学因古史重建而生,但随着学科的发展,在强调学科独立性的同时,却与历史学渐行渐远。脱离古史重建的“初心”,也令学术界对考古学的旨趣与方法缺少“了解之同情”。夏文化探索是中国考古学的“哥德巴赫猜想”,是考古学能否重建古史的试金石。面对学界的纷争与迷茫,本书强调在历史语境下开展考古学研究,以清晰的概念界定、可靠的统计
大家学术”第一辑将目光投向蜀学,选择了七位四川地区卓有建树的学人:徐中舒、冯汉骥、刘咸炘、项楚、汤炳正、卿希泰、杨明照。他们大多著作等身,非短时间所能通览。本次的选本择出他们某一研究方向的数篇论文,加以师友介绍其成就的前言,相信能够帮助大家了解他们的学术概要。本书收录项楚教授有关敦煌学的论文十篇,从中可以领略其运用佛教
“大家学术”第一辑将目光投向蜀学,选择了近代七位四川地区卓有建树的学人:徐中舒、冯汉骥、刘咸炘、项楚、汤炳正、卿希泰、杨明照。他们大多著作等身,成果非短时间所能通览。本次的选本择出他们某一研究方向的数篇论文,加以师友介绍其成就的前言,相信能够帮助大家了解他们的学术概要。《求证历史的印迹:冯汉骥考古学论集》收录冯汉骥教授
书稿分为四章:第一章“丝绸之路与龟兹石窟壁画”对龟兹壁画的内容、历史、地位等做了简要介绍;第二章“龟兹壁画摹写档案”则是精选了部分摹写者的摹写日记,通过日记让读者了解摹写的过程与思路;第三章“龟兹摹写作品欣赏”是对优秀摹写作品的展示;第四章“摹写课程相关链接”则介绍了摹写课程在当下艺术创作与艺术教育中的一些情况。
唐开成石经又称“唐石经”,原碑藏于今西安碑林博物馆。开成石经始刻于唐文宗太和七年(833),完成于开成二年(837)。石经包括十二部儒家经典:《周易》《尚书》《诗经》《周礼》《仪礼》《礼记》《春秋左氏传》《春秋公羊传》《春秋榖梁传》《论语》《孝经》《尔雅》以及后附的《九经字样》。本书以西安碑林博物馆馆藏民国精拓本为底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