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在识别并厘清我国农户相对贫困和主观贫困特征的基础上,揭示了相对贫困与主观贫困之间的作用规律,并从生计资本的角度,挖掘并构建了缓解农户主观贫困的长效机制,为改善农户的主观感受,不断提升农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提供参考建议。研究发现我国农户的相对贫困和主观贫困程度总体呈下降趋势。相对贫困与农户主观贫困之间不仅存在直
本书在提出完全缺乏政府干预或政府过度干预(地区间无序竞争)导致土地资源空间配置效率损失现实问题基础上,结合中国转型时期土地资源配置空间治理的时代需求,提出并阐释从土地资源配置优势区到主体功能区的理论脉络,构建主体功能区与土地资源空间配置关系理论机理逻辑框架,在此基础上通过国土空间资源特点(特征)、工业化和城镇化水平均具
本书以嘉兴市低效工业用地整治的实践,从嘉兴市产业空间评估、嘉兴市工业园因地制宜的整治策略、平湖市与海盐县,介绍嘉兴低效工业用地整治的实践与经验,并基于嘉兴经验提供未来的政策建议。本书从产业空间活化的视角,系统介绍嘉兴低效工业用地整治的实践,从而为现有的产业空间研究提供较为丰富的经验证据。同时根据嘉兴市实践过程中的难点堵
这本书从理论和案例的角度展示了中国土地政策的最新变化以及土地政策研究的进展。它介绍了中国实施的具体土地政策的最新情况,并深入分析了这些政策的定位和机制。它分为四个部分,共七章,包括a)土地和土地政策介绍,b)中国土地政策概述,c)土地保有权、开发、保护和管理等特定领域的典型政策问题,以及d)中国土地策略展望。本书强调实
随着党中央“新农村建设”战略目标的提出,“三农”问题成为党和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而且也成为了全社会关注的热点和难点。此书面向基层和农民、具体对策性研究,使“三农”问题的研究能够深入农村基层,推动理论、政策等为农村实际服务,让民众能够支持“三农”并主动参加乡村振兴相关建设中。全书共约18万字,由10个板块32篇论文组成,
我国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研究可分为萌芽期(1990-2005年)、发展期(2006-2016年)、井喷期(2017-2023年)三个阶段。“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一词,于2016年12月首次出现在中央层面文件中。党的十九大以来,中央出台系列文件,明确了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路线方针、目标任务、重点工作、改革举措和支持政策。本书
本书采用跨学科的研究手法,融合社会学、经济学等多元视角,围绕高校智库与乡村振兴的内在联系及高校智库在战略规划、决策咨询、人才培养等方面的作用展开,结合实地调研和案例分析,深度挖掘高校智库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的潜在价值,揭示了高校智库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现状、困境与前景。书中提出的高校智库通过资源整合、人才培养、科研创新等途径
本书为开放教育教材,涉及:农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企业、农业社会化服务主体的经营管理,农业经营的要素条件、投入与产出、品种与经营方式、规模与集约度,农业记账与经营分析,农业投资项目管理,农业经营预测与决策。
本书系统探讨了农业经济产业的发展路径、模式创新及评价方法,致力于为促进农业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路径。本书首先深入分析了农业经济产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对不同地区、不同类型的农业产业进行了综合评价。其次,通过对国内外成功经验的借鉴,提出了多种适合中国国情的农业经济产业发展模式,包括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农业龙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