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大藏经》豪华精装版
一百多年前,溥仪的英文老师庄士敦著述了好几本英文著作,都是有关中国的内容,目的是向西方读者正面介绍他在中国三十多年间的所见所闻,其中之一就是《中国佛教》。这本书共有十三章,开篇第一章主要阐述了三教一体的儒、释、道在中国历史发展长河中的作用和重要性。先把三教比作青铜器铜鼎的三足,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继而从伦理、宗教和哲学
《坛经》是中国僧人著述中唯一被尊称为“经”的著作,可见其在中国佛教中的地位之高。本书主要以《坛经》前后表面文字矛盾为切入点,从顿与渐、不落阶级与阶级次第、有修与无修、佛性非断非常与可增可断、自性净土与西方净土五个角度研究其中所蕴含的体用不二中道思想。本书最后从总体上探讨了佛教的体用不二思想。
本书根据铃木大拙在美、英各大学讲授“禅与日本文化”课程的讲稿整理而成,是他最具代表性的著作之一,系统考察了禅在日本文化及日本民族性格形塑过程中所起的作用,立体阐释了禅的核心特质。是读者理解日本文化、了解禅学不可绕开的重要著作。
本选题包含七大部分,十多个具体研究内容:一禅心学的体系构建:1.禅心学溯源;2.禅心学的内涵;3.禅心学的禅修。二、六祖心学的发展与传播:1.禅心学的发展脉络;2.禅心学发展与传播的原因;3.禅心学的发展与传播的特征。三、禅心学的现实价值:1.禅心心学的现实意义与价值;2.禅心学的修心、净心内涵、方法与途径;3.禅心学
吴越佛教历史悠久,高僧辈出,影响深远,在中国佛教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天台宗的创立,禅宗、华严宗、净土宗、律宗的发展,乃至近代“人生佛教”、“人间佛教”思想的提出,都与吴越佛教有着密切的关系。本书所收论文分为梵呗的历史与佛教中国化研究、梵呗与传统声乐研究、他山之石等三大部分内容。
本书广泛搜集历代典籍、海外文献中有关湘山寺及寿佛的资料,分为十二卷:舆图、华封、宝卷、语录、志乘、艺文、吟咏、燕行、游记、稗官、事迹、学术。这样,本书与南宋蒋擢《湘山事状全集》、清初谢允复《湘山志》合在一起,有关湘山寺的历史文献资料基本完备。
这是一本通过文物了解南诏大理国历史文化的科普读物。唐宋时期,以大理苍山洱海为中心的南诏大理国雄踞祖国西南五百余年,但由于史料记载很少,颇为神秘。幸好有大量佛教文物存世,为我们认识其历史文化打开了一扇窗。本书使用了大量南诏大理国存世文物资料,以历史发展为脉络,结合《蛮书》《新旧唐书》《大理行记》等文献史料,采用二重证据法
本书按禅宗宗派源流及禅宗思想发展历程,以禅宗大师小传、美学思想提要、所录原始文献出处、美学著述、笺注的体例形式,辑录历代禅宗大师的美学著述。本书所录禅宗美学文献,上自南朝梁代,下至清代,大体上按时代先后排列,同时兼顾禅宗之师承体系、宗派源流。主要涉及两个方面:人生审美论与艺术审美论。在辑录禅宗人生美学文献时特别注重发掘
本书内容:《慈悲道场忏法》又名《梁皇忏法》,为佛教忏仪书。回鹘文《慈悲道场忏法》译自汉文本《慈悲道场忏法》,译者为别失八里人昆尊舍利都统。根据现存的回鹘文写本大致可知其为13世纪初的译本。该书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运用定性描写与定量统计的方法,对回鹘文《慈悲道场忏法》从语言学方面、宗教学方面、文学方面进行全面的分析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