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文言笔记+七绝格律诗“的形式展现南通历史文化,梳理南通历史文脉,在内容上涉及南通建置沿革、著名历史文化人物、名人轶事、文化艺术、诗词等方面,进而展现南通的历史与城市文化在中国文化史上的独特而重要的地位。
这是一部许倬云老师讲述长江文明及历史的中国文化史。本书主要讲解了长江文明的缘起与发展,长江文明与世界文明的关系,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长江的历史,了解中国的文化。现代中国的发展由长江流域发端,此后也肩负着大部分的发展任务。长江文明的形成,关乎中国族群、经济、文化、政治等诸多方面的起源与发展。当代年轻人肩负着建设未来中国、未
2023年12月19日,在“长干古城——南京西街遗址重要考古成果专家论证会”上,权威专家认定,在南京西街发现的“越台环壕聚落”应称“长干古城”,始建于3100年前的商、周时期。这是南京历史考古和研究的重大突破。 本书开篇从公元前472年越王勾践北图霸业建造越城和长干古城的惊天发现说起,追溯南京文化的源头:从新石器
《[乾隆]来凤县志》十二卷,清林翼池修,清蒲又洪纂,民国抄本。志分十二卷,卷首另收施南府知府王如瑾序,林翼池、蒲又洪自序,凡例四则,目录,卷末有来凤县尉张成?及董天祥跋、修志姓氏。《[康熙]卯峝司志》五卷,清向舜修,清向子奇纂,清宣统二年(1910)抄本。是志为记录土家族土司的专门志书,志分六卷,志前未列纂修人员,亦无
《[道光]施南府志》三十卷首一卷,清道光十四年(1834)刻本。牌记镌“道光丁酉孟秋施南府志扬州府东街张有耀斋刊”。志分十门,内容依次为疆域志、建置志、典礼志、食货志、武备志、官师志、选举志、人物志、艺文志、杂志。卷首收邑令王协梦、前知府吴式敏、湖北督学使者王赠芳、主纂人罗德昆所做序文四篇,《例言》八则,目录,另载旧志
香溪又名昭君溪,是长江三峡西陵峡段北岸汇入川江最大的支流。本书从全流域的视角首次提出香溪文化的概念,提出香溪符合流域文化和地域文化的一般特征,是长江母文化的一个有特色的分子。书中以流域文化和地域文化基本理论为经,以香溪文化的构成要素为纬,全面梳理了香溪文化的历史地理特征,香溪文化与楚文化、巴文化、蜀文化的关系,香溪文化
本书对近代以来新乡科教文化的发展历程进行了初步分类梳理与探索。全书分为近代新乡的科教文化事业、当代新乡的企业与科技、当代新乡的农业与科技、当代新乡的交通通信与科技、当代新乡的教育事业、当代新乡的体育事业、当代新乡的文化事业、当代新乡的卫生事业等八个部分。全面反映了豫北名城新乡作为一座常新之城、创新之城的科教文化底蕴。
本书是广西革命老区县发展史丛书中的一种。全书以大量真实而生动的历史文献资料叙述了南丹县的革命发展历程,介绍了南丹县波澜壮阔的革命史,反映了南丹县翻天覆地的时代变迁,展示了南丹县人民至死不渝地献身民族解放事业、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革命精神。本书的出版,旨在开发挖掘地方红色资源,深入进行革命史传统教育,讲好老区故事,展示老区
江苏常州地方丛书影印。本书是清代一部辑录常州地方文献的郡邑类丛书,也是常州地方历史上最大的一部丛书。书成于清光绪二十年至二十四年(1894—1898)间,由缪荃孙、汪康年等人协助盛宣怀编刊而成。该书分为初集和后集,共辑书70多种,近700卷。所收录各书依经史子集分类序列。本书收录了自南北朝至清代常州籍60多位先贤的各类
本书较全景地记述历阳镇这个特色镇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等内容的地情资料。历阳镇,隶属于安徽省马鞍山市和县,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有2000多年前范增所建的“亚父城”遗址,春秋时期伍子胥渡江的“渔邱渡”和“浣沙祠”,三国时期孙权为其母做寿而建的万寿塔,唐代刘禹锡的居所“陋室”及其千古名篇“陋室铭”,唐代诗人张籍读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