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敦煌壁画和藏经洞出土文书为载体,共编录了41个游客关心的热点问题,把研究触角延伸到了生活领域,对莫高窟开凿史、佛教传播史、民族融合史、丝路变迁史、遗产保护史做了简要介绍。
本书辑录了战国中山国出土的132套(227件)精品文物,从中山国的历史、军事、国都、生活等方面重现了战国时期一个“千乘之国”的文化面貌。
本书以保护工作的内容、类型为主线,概述了大足石刻七十多年的保护历程,既具有科学意义,也具有史料价值。大足石刻是中国石窟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晚期石窟的代表。它以规模宏大、雕刻精美、题材多样、内涵丰富、保存完整而著称于世。以鲜明的民族化、生活化和通俗化特色,在中国石窟艺术中独树一帜,对中国石窟艺术的创新和发展有重要贡
慈云寺塔,又名舍利塔,位于中国江西省赣州市章贡区厚德路东段赣州文庙旁,1957年被列为批江西省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作为赣州佛塔之一被列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慈云祥光:赣州慈云寺塔发现北宋遗物》分绘画和雕塑两部分。绘画有绢本和纸本两类,雕塑有泥、木、铜3类。内容与北宋时期赣州地区的民间信仰有关。
湖南醴陵窑是宋元明清时期的大型窑场,清末因创烧釉下五彩瓷而声名鹊起。2015年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钟鼓塘窑址进行了发掘,出土大量瓷器等标本,以碗为大宗,釉色以青白釉为主,青釉次之,少量酱釉和双色釉瓷。《洞天瓷韵:醴陵窑钟鼓塘元代窑址出土瓷器精粹》遴选了两百余件代表性器物、窑具等,以精美的图片配以简洁的文字进行介绍,对
“碗礁一号”沉船虽然只是我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上的一点帆影,但它的发现对我国水下考古事业却有着重大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其出水文物上。“碗礁一号”出水文物数量达1.7万余件,可谓是一座巨大的水下瓷库。这些出水瓷器全部来自于景德镇窑,一艘沉船出水瓷器均为同一窑口,这在目前已经发现的沉船当中是仅见的,对清代景德镇外销瓷研究具
本书是杭州师范大学艺术教育研究院艺术史方向十余名研究生近三年来在西湖石窟艺术领域所撰写的系列优秀学术论文的合集,也是该院西湖石窟艺术史研讨课程的一项教学与研究成果,其内容主要涉及位于杭州主城区的飞来峰造像、西湖南山造像、吴山宝成寺造像以及位于杭州郊区的瓶窑南山造像、普庆寺石塔造像等。诸位作者结合西湖石窟艺术领域的一些*
《考古图》于北宋元祐七年(1092)成书。著录当时宫廷及私家的古代铜器、玉器藏品二百三十四件,按器形分类编排:卷一至卷六为鼎、鬲、簋、爵等商周铜器,收器一百四十三件;卷七为钟、磬等乐器,收器十五件;卷八为玉器,收器九件;卷九、十为秦汉器,收器六十七件。每器均摹绘器形、款识,并记录器物的尺寸、容量、重量等,附有铭文考释;
1949年新中国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70年,于历史长河只是一瞬,但这一瞬,却是“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一瞬,却是“当惊世界殊”的一瞬,却是书写着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到“强起来”、书写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壮丽诗篇的一瞬。也因此,这一瞬,注定永恒。这套“新中国往事”丛书,主要通过亲历者口述形式,讲述新中国
本书系中国首部集中优势美术考古研究者资源,突出新一代研究群体崛起,围绕*发现大量实物图像资料与文献资料,聚焦特定历史地理区域宗教艺术与民众信仰主题,运用*研究方法,撞击鲜为前人涉及学术层面,择优推出重要研究成果的学术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