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渚遗址位于杭州城北18公里处杭州市余杭区瓶窑镇,1936年首次发现。年代距今5300~4300年左右。遗址总面积约34平方公里。2012年良渚遗址被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2019年7月5日获得“世界文化遗产”称号。良渚遗址最大特色是所出土的玉器。挖掘自墓葬中的玉器包含有璧、琮、钺、璜、冠形器、三叉形玉器、
本书搜集中国古代艺术方面的经典原著,以可靠的版本为底本,并予以重新校点整理,本书即是其中的一种。收录清代书法家何绍基的《东洲草堂金石题跋》和沈树镛的《郑斋金石题跋记》两种作品。(清)何绍基,沈树镛撰,汪政点校。
中国古代洪水枯水题刻,数量多,内容丰富,在其水文记录的表现形式下蕴含着深刻内涵。本书通过对洪水、枯水题刻文献的搜集整理、实地调研,结合其他文献、考古材料等进行的多学科综合研究,分析了洪水枯水题刻所关联的政治史、经济史、文化史内容,对洪水枯水题刻所反映出来的古代民本意识、士人思想与民间意识的互动等内容进行深入探讨,丰富了
简帛学是20世纪创见并取得丰硕成果的一门学科,百年来,大量简帛学文献的出土弥补了传世文献资料的不足与缺失,勘正了传世文献的谬误,为其他学科的发展研究都有一定的贡献。《中国简帛学刊》为山东省社科研究基地聊城大学简帛学研究中心主办的专业学术性刊物。从第三辑开始转入本社出版。集刊以刊发简帛文献文学研究、简帛文献文本整理及相关
讲述了龙山文化发现与研究的历史和成果。全书共十五章,主要内括:千年古镇藏胜迹、六访龙山古迹现、圣地之光耀天下、新世学人续旧梦、国之雏形龙山城、龙山文明、金属冶铸现龙山、蛋壳黑陶展绝艺等。
本书分红色遗迹、红色展览、红色传承。内容包括:武汉中共中央机关旧址;武昌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毛泽东同志旧居;中国共产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旧址;八七会议会址等。
乾隆石经是我国历史上最后一次大规模刊刻的儒家经典碑刻,也是历代儒家经典碑刻中保存最为完整、规模最大的一部。但迄今无全本出版面世。本次影印出版所采用的底本为北京市文物局图书资料中心所藏早期清宫拓印本,将以八开原大彩色影印的形式出版,共30册。
本书为作者对山西省晋城市高平地区诉讼碑刻的搜集、整理和研究。全书主要包含26个碑刻个案每个个案研究包括村庄与庙宇情况、碑文整理、碑文考释、讨论等部分。这些研究对丰富和拓宽华北地区的民间文献整理工作具有一定的学术和资料价值。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反山大玉琮及良渚琮的相关问题、江苏高邮湖渔业村出土良渚文化玉石器、江西莲花桐鼓堆东周木椁墓考古发掘简报、40建德梅城西水门及其两侧西城墙遗址考古发掘报告等。
泰山深厚的文化内蕴有相当一部分存在于历代石刻之中。而泰山书法石刻大部为自然石刻,少量为碑碣,其篇幅,有长篇巨帙,有一字之惊;其形制,有雄伟高大的“万丈碑”,也有盈尺小碣;其书法艺术,有真草隶篆,也有四体融融。不同时代,不同书家,不同风格的书法艺术珍品荟萃泰山,被誉为“中国天然书法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