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年已九十,经历丰富,与现代文学史上许多著名作家学者有或深或浅的交往,本书所收即是老先生近几年的一些回忆文章。书中作者对一些著名人物如冯达、丁玲、蔡其矫、萧红、萧军、陈涌、关露、赵清阁、阿垅、陈映真、路翎、绿原、陶然等人的生平事迹或争议事件做了个人视角的重新叙述。作者写人写事,既能抓住神魂,又尽力展示完整的过程,宛如
作为中白工业园项目建设工程的带队人及建设者,作者以亲历者的身份见证并记录了中白工业园工程建设中的一系列事迹,用一篇篇深情的笔记记录了中白工业园艰难创业时期的历史岁月,塑造了一批富有理想、勇于担当的奋斗者的形象,抒写了建设者们强烈的爱国情怀与友爱之心,谱写了一曲积极向上、奋发图强的时代之歌。中白工业园是一带一路具有标志性
张昌华先生是资深出版人,做过三十多年编辑,与众多文艺界名士交谊深厚,并与他们围绕图书出版有过书信往来。在这个过程中,作者留存了一些名家的书信,本书即由这些书信精拣而来。在内容编排上,全书分为甲乙两部分,甲部由周有光、张允和、萧乾、季羡林、黄苗子、周而复、杨宪益、丁聪、许渊冲、范用、流沙河、邵燕祥等人的书信组成;乙部由宗
《水调歌头》是鲁迅文学奖获得者胡弦的诗歌作品集,入选中国言实出版社新时代诗库丛书。作者胡弦同许多诗人一样有着独到的思想,独特的观察生活视角,独树一帜的诗的表现风格…… 这本诗集的主要特点是贴近现实,贴近生活,在这些散珠碎玉般的诗句中,既有作者对自我的内在凝视,又有对人的生存的探究,对
《城市书:上海生活》是作家罗海的城市主题散文集。作者用细腻的文笔,以交错的目光写下了、呈现了上市民的市井生活。那些生活中的酸甜苦辣都汇成了人生中不可或缺的经历,那些一草一木一花一树都是记忆中的点缀。书中文字简洁质朴,处处流露温情,让读者能有感触和共鸣,书中也记录了作者成长经历和对这座城市的留恋温暖记忆。
《法陌履痕/法律人生》是杨立新教授年届70岁时的自选随笔集,收入其人生不同阶段的文章96篇,分学步、初耕、精耘、细耘、贤达、情怀和品味七辑。《法陌履痕/法律人生》以民法牛七十而立为开篇,记录作者人生旅程的主要阶段,以身边的人、事、物为记述的点,以历史阶段为面,时间从20世纪50年代东北小城市通化为起点,记叙了到姥姥家、
《我的自述》精选了季羡林的4张身前留影、4幅珍贵墨宝、10余篇经典文章及《留德十年》一书的全部内容,依据文章内容及成文时间的先后顺序进行编排,有《我的自述》《我的小学和中学》《梦萦水木清华》《纪念胡也频先生》《记北大1930年入学考试》《德国学习生活回忆》《Wala》《追忆哈隆教授》等。全书以生动的笔触记录了一位大师的
《人生的意义与价值》精选了季羡林的4张身前留影、4幅珍贵墨宝、60余篇经典文章,依据文章内容及成文时间的先后顺序进行编排,让全书从不同角度反映季羡林对生活的感悟和人生意义的思考。从《赞“代沟”》到《爱情》,从《论压力》到《不完满才是人生》,该书引领读者追随真挚朴素的笔触,体悟生命的万千悲喜,感受一个至情至性的老人沉淀了
本书以“上海饭局”为题,用散文的形式串联起上海这座城市中的饮食记忆,围绕着餐桌上下,记录了作者与亲朋老友共同度过的美好时光。全书分为两卷,上卷为“上海菜,上海话,上海人”,零零总总地描绘了各色上海美食:虾子撒金、甜蹄髈、鲟龙鱼筵、泡饭,还有宁波菜、顺德菜、娘惹菜、寿喜锅、意大利菜等来自全国、全世界的美味佳肴。下卷为“春
美学大师蒋勋继《岁月静好》,再度依节气生活,书写人生感悟。本书自2020年6月至2021年1月,从芒种到寒露,记录了蒋勋在东部纵谷回到自然在山林间看花看树看云看人生,过着清明、素朴生活的珍贵记忆。两千年前,诗歌咏唱的生活日常,是用“静”来形容“好”,蒋勋说:“要有多么虔敬的珍惜,才会感谢此时此刻平常生活里,无惊慌,无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