潼南的佛教造像过去研究甚少,这与其在造像史的地位是不相吻合的,潼南崇龛千佛寺摩崖造像的发现提供了良好契机。本书对潼南千佛寺摩崖造像遗址进行清理发掘,在文化遗产保护系统性工作思路的框架下,从发掘、记录、保护、规划等多领域全面保护千佛寺这一珍贵文化遗产,为后面的石窟及石刻文物保护工作提供珍贵的第一手材料。
郑州考古工作走在全国前列“河南是中华文明发祥地,郑州是中国八大古都之一,郑州是全国文物保护单位最多的城市,本书参考了大量文献资料和第一手实地考古发掘成果,条理清晰,论证透彻,学术性与可读性并重,反映了古代郑州综合研究领域的最新而全面的成果。
本书收录石家河遗址近年来发掘新出土的240余件距今4000多年的精美玉器,包括玉佩、玉铖、玉如意、玉管、大耳环玉人、连体双人头像、鬼脸座双头鹰等,代表当时中国乃至东亚范围内琢玉技艺的最高水平,改写了对中国玉文化包括玉器制作、使用乃至玉礼器的认识。
本书是以岳麓书院藏秦简中的法律文献的整理与研究为基础,对秦代法律制度进行专题 研究探讨的学术论集,是课题组成员集体研读,分头探讨的成果汇集。 本书分五个大的篇章展开: 一是关于秦代法律文献的研究综述,主要概述了自上世纪70年代睡虎地秦简问世以来 学界对秦代法律制度研究的一些热点问题。 二是关于岳麓秦简中的秦律的专题研究
徐州汉碑刻石通论
目前国内的文物鉴定,特别是陶瓷鉴定,占主流的一直是靠眼学和经验的专家。其实经验往往是靠不住的。专家所能经眼的文物毕竟有限,专家的知识结构也有问题。在现实中,传统鉴定出现的问题很多,影响很坏,包括时下热议的北师大捐赠事件、王刚砸瓷,先前的著名专家孙瀛洲、史树青走眼经历等等,不胜枚举。 拨乱反正,使文物鉴定科学化、规范化是
本书是以天津图书馆藏敦煌文献整理、保护与研究项目为主体,以传承古籍修复技艺,不断积累修复经验为目的,强调珍贵古籍的保护修复应与版本鉴定、纸张检测实验分析、文献装帧艺术相结合的保护理念,推广跨领域、跨地区之间相互协作,从而使古籍修复事业不断拓展与深化。书中介绍了藏品概况、项目进程与管理、修复原则与方案、保护措
《天津图书馆藏敦煌文献》是一部内容完整、图像质量清晰的敦煌文献图录,内容包括《唐人写经残卷》三册,《唐人写经册(残页)》一册,《唐人写经真本》一册,《敦煌石室写经残字》一册。时间跨度从南北朝(420年589年)到归义军时期(851年1036年)。本书内容决定了本书具有很高的出版价。*,珍贵的文物价。本书所含
《艺术与考古--敦煌佛教石窟艺术图像解析》是一部从社会生活角度全面研究敦煌石窟艺术图像的学术专著,分上、下两卷。本书是作者30多年来的研究成果,作者于1985年起,陆续对敦煌石窟图像中的相关问题进行研究,所撰写的论文也陆续在《敦煌研究》《历史文物》等刊物发表。近几年来,作者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对原稿不断进行了修改和
作者从50年代初起从事文物考古工作,先后参加了广州地区南越国文王墓等700多座墓葬,以及南越国宫宛曲流石渠遗址、南越国宫殿区遗址等多处遗址的发掘和考古工作,主持广东省四批共119个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和推荐全国五批广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审议工作,推动了西汉南越王博物馆、东莞海战博物馆、大元帅府纪念馆的建设,主编出版《广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