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为铜镜收藏家王怀纲先生所著,收录了36枚从东周至东汉(主要为西汉)的代表性青铜镜铭文字例,并附相关的铜镜拓片和文字解析,通过文物文字,直观自然地展示汉字隶变的过程,供广大铜镜爱好者、书法爱好者、文字研究者等参考使用。隶变,即从小篆到隶书的演变,中国汉字由篆转隶的过程,正在西汉两百多年的铜镜铭文中体现。
《小学》,旧题宋代朱熹撰,实为朱熹与其弟子刘清之合编。书的发凡起例出于朱熹,而类次编定则有出于弟子刘清之。据《年谱》记载,《小学》于宋孝宗淳熙十四年(公元1187年)成书。全书共六卷,分内外篇。内篇四卷,分《立教》、《明伦》、《敬身》、《稽古》四个部分。《立教》主要讲教育的次第、内容以及教育机构的设置等内容;《明伦》主
本书分两个环节:第一环节,选取百余条忻州方言古代词语为研究对象,逐条进行分析,考论历史脉络:每个词条先列出它们在忻州的词义、读音以及用法,然后充分利用现有的文献资料,结合现代语言学理论与我国传统的训诂学理论,上溯先秦、下探明清,同时比较它们与普通话和其他汉语方言的异同,借以展示忻州方言词汇的历时和共时特点。第二环节,一
本书以《湖海楼丛书》本为底本,以康熙五十八年刊本、《昭代丛书》本、《四库全书》本作为参校本,除了对《订讹杂录》进行基本的断句、标点之外,还辨证异文、考校讹误、核订引文、编制索引,是目前唯一的《订讹杂录》点校整理本。经过整理后的《订讹杂录》,其内容更加全面,体例更加明晰,为学者们的使用提供便利,有助于相关古籍的整理与校勘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缘起与变迁——讲述汉字的前生今世、构造与间架——感受汉字的形体之美、谐音撷趣——认识汉字的音韵之美、辨字析词——揭开汉字的多张面孔等。
《韵镜》是早期等韵学著作之一,是研究传统音系理论及中近古语音史的重要材料。安徽大学文学院杨军教授曾对此书进行过整理研究,其成果就是《韵镜校笺》(浙江大学出版社,2007年)。作者搜集了多种版本价值极高的《韵镜》及《七音略》的日本古写本、刻本,在此基础上比勘诸本并求证于韵书、字书,区别正俗、辨析错讹,定各韵图列字之是非,
《陕西方言集成》是根据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支持开展方言语音建档工作的通知》(陕政办函【2016】70号)文件要求,由陕西省档案局(馆)统一组织,各市县档案系统共同承担的陕西方言语音建档工作的后期成果。它以市为单位,共分十卷,是方言语音档案音频与文字汇综版。《陕西方言集成》(咸阳卷)依据统一的写
《陕西方言集成》是根据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支持开展方言语音建档工作的通知》(陕政办函【2016】70号)文件要求,由陕西省档案局(馆)统一组织,各市县档案系统共同承担的陕西方言语音建档工作的后期成果。它以市为单位,共分十卷,是方言语音档案音频与文字汇综版。《陕西方言集成》(汉中卷)依据统一的写
《对外汉语研究》是上海师范大学对外汉语学院主持编辑的学术集刊。开设:作为第二语言的汉语本体研究;语言测试研究;语言学习理论;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习得与认知;中外汉语教学的历史与现状;语言文化教学;对外汉语学科教学论;教材建设;对外汉语教育技术;学术评论和学术动态等栏目。自出版以来,集刊学术影响不断扩大。2017年又被收入
《跨越丝路》是为帮助阿联酋学生学习中文、了解中国,由阿联酋教育部联合中国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组编、华东师范大学多位国际中文教育教学专家指导编写的首套阿联酋中文教材。该教材适应阿拉伯国家宗教传统、风俗习惯和国情学情,可供阿联酋中学使用,也可供其他阿拉伯国家参考使用。《跨越丝路》系列教材分为6个级别(对应阿联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