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郭沫若主编、胡厚宣总编辑的《甲骨文合集》共十三册,其中第十三册与前十二册不同的是,图版使用的全是摹本而不是拓片。这是当时的条件造成的最大遗憾。现社科院历史所重新扫描精印,也未对原书第十三册做改变。为体现新世纪研究新成果,社科院历史所王宇信、杨升南、等重新搜集了第十三册所收甲骨已有拓片1500余张,结集出版,并修订原来
此为国家重点学科项目蒙古族探源工程的成果,以行政区划分单元,同时成卷,共10卷,主要收录各地区与蒙古族源有关的文物,此为其中一卷。主要收录额尔古纳市新石器时代时代至明清历史文物约300件,此外对一些古代遗存、遗址也做了详细介绍,这些均为研究蒙古族源历史文源工程的成果,以行政区划分单元,同时成卷,共10卷,主要收录各地区
《汉画总录》是一个意义重大、影响深远的国家文化抢救和文化建设项目,以照片、拓片、线描及墓葬位置复原图等方式记录汉画图像,对图像的出土地点、年代、尺寸、材质、考古环境、画面内容、图像关系等作全面著录。项目计划正编150册,补遗50册,将通过构建一部完整的汉代图像志,为今后汉画的保存、再现、使用等提供有力的支持和保障,为中
《汉画总录》是一个意义重大、影响深远的国家文化抢救和文化建设项目,以照片、拓片、线描及墓葬位置复原图等方式记录汉画图像,对图像的出土地点、年代、尺寸、材质、考古环境、画面内容、图像关系等作全面著录。项目计划正编150册,补遗50册,将通过构建一部完整的汉
汉画总录38 淮北
《汉画总录》是一个意义重大、影响深远的国家文化抢救和文化建设项目,以照片、拓片、线描及墓葬位置复原图等方式记录汉画图像,对图像的出土地点、年代、尺寸、材质、考古环境、画面内容、图像关系等作全面著录。项目计划正编150册,补遗50册,将通过构建一部完整的汉代图像志,为今后汉画的保存、再现、使用等提供有力的支持和保障
本书为第七届出土文献青年学者论坛曁国际学术研讨会(广州,2018年8月)的会议论文结集,与会学者来自中国大陆港台和日本,共收入邬可晶、户内俊介、赵鹏、邓佩玲、石继承等当今较为活跃的中日青年学者论文23篇。论文围绕古文字、语言文字、历史学、思想史、考古学等方面展开了深入的探讨,不仅呈现了出土文献领域的前沿动态,也反映了出
上海福泉山遗址的发现,极大推动了上海地区史前考古的进展,完善了上海自马家浜文化到马桥文化的考古学文化序列。福泉山墓葬和大量随葬品的出土,丰富了上海地区史前文化的物质内涵。但之前对于福泉山遗址的介绍,偏重于考古学方面,致使这一重要发现还不为大众所知。本书即以普通读者为对象,以通俗流畅的语言,将遗址发现的过程、遗址的重要性
敦煌藏经洞的古藏文文献,大约是被英国斯坦因(1905年)和法国伯希和(1908年)分别掠取了一半,其中很多重要文献分藏于两地。本书为西北民族大学、上海古籍出版社、法国国家图书馆三方共同合作,编纂出版包括全部法藏敦煌藏文文献的图版。《法藏敦煌藏文文献》自2006年开始出版。《法国国家图书馆藏敦煌藏文文献(25)》为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