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考古》是在西北大学“双一流”建设项目、考古学陕西省重点学科建设项目、考古学与文化遗产学学科建设陕西省特色学科建设项目资助下,由西北大学文化遗产研究与保护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西北大学丝绸之路文化遗产保护与考古学研究中心、边疆考古与中国文化认同协同创新中心和西北大学唐仲英文化遗产研究与保护技术实验室联合编的学术半年
本书共收录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湖北丹江口库区田野考古发掘简报17篇。丹江口库区是长江、黄河流域古代文化相互交流、碰撞、融合的重要过渡地带,考古发掘表明,这里保存着从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夏商周直到宋元明清的各时代文化遗存。《BR》本书作为湖北丹江口库区第六部考古报告集,将为该地区古代历史文化的研究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本书是介绍湖北省武当山遇真宫遗址的考古发掘报告,主要描述了遇真宫遗址的单体建筑形制和整体建筑布局,并对遗址内出土的大量明清时期文物进行描述和分类;*后根据相关资料对遇真宫的整体建筑布局、历史功能进行总结和分析;文后附录编入了相关的碑刻研究、材料分析等论文及相关历史文献。本书对明清时期考古、建筑学研究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该书为北京鲁迅博物馆新入藏精品汉画拓本汇编。全书共分四编:象之大者、神飙灵飞、与石永年、万福之门,展示了汉画的博大沉雄和灿烂瑰丽之美。这些汉画分别来自河南省南阳市、平顶山市,湖北省襄阳市,山东省济宁市、临沂市,分布地域较为广泛,反映了各地区不同的地域文化和多姿多彩的艺术风格,具有较高的历史和审美价值。本书还对相关汉画的
本书图文并茂地介绍了河南博物院的九大镇院之宝贾湖骨笛、杜岭方鼎、妇好鸮尊、玉柄铁剑、莲鹤方壶、云纹铜禁、四神云气图壁画、武则天金简、汝窑天蓝釉刻花鹅颈瓶。
《复兴之路展品100个故事》精选中国国家博物馆“复兴之路”基本陈列展品中能反映主题的100余件文物图片,以图文并茂的形式,以通俗易懂的语言,通过对它们的历史价值和学术价值的阐述,形象生动地讲解文物背后不为人知的故事,使读者更能清晰地了解中华民族百年的追梦历程。该书根据历史阶段共分为5个部分,一是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
《金石索》清代金石学著作。一部综合性古器物图谱,共12卷,金索、石索各6卷。清冯云鹏、冯云鹓同辑。本书采用的是双桐书屋藏板。清道光16年跋刊,1836年此书清刻本已很少见,现在常见的大多是民国时候的石印本,本选题采用的晚清版本较之民国版本更加接近于作者的原始版本,真实反映当时官方及民间的金石藏品,有案可查。
《宣和博古图录》,为中国宋代金石学著作,由敕撰,王黼编纂,于宋大观初年(公元1107年)开始编纂,成于宣和五年(公元1123年)之后。该书著录了宋代皇室在宣和殿收藏的自商代至唐代的青铜器839件。分为鼎、尊、罍、彝、舟、卣、瓶、壶、爵、觯、敦、簋、簠、鬲、鍑及盘、匜、钟磬錞于、杂器、镜鉴等,各种器物均按时代编排,凡二十
《中国西部考古记》是法国学者色伽兰的著作,记述了1914年考古队历时半年实地考察四川一省古物的情况。作为考古队员之一的色伽兰全程参与并详细记录了二十世纪初存在于四川地区的古代石刻、四川崖墓、四川古代佛教艺术和古代中国封墓艺术,等等。西域考古记举要》介绍斯坦因三次考察西域的成绩,并可以知晓斯坦因以前考察团在新疆考察的经过
明朝末年,民怨爆发,清军乘虚入关,逐鹿中原。 经历了繁华的清朝,在进入现代的大门前踌躇之际,世界已经发生了巨变。 明朝的城镇,街道上人如潮涌,店铺林立。 西洋传教士利玛窦远道而来,改变了人们的旧观念。 清朝设立海关,管理中西贸易; 西方国家带来了科学技术,也点起了战火。 洋务运动开启了近代工业,有识之士努力寻求救国救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