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本关于民国老厦门的城市记忆。 本书图文并茂、生动有趣,多角度、全方位地展现了民国时期老厦门的别样风采。 海上花园的遗风古韵、中西合璧的独特文化、烽火岁月中的赤子之情、鼓浪屿上的老字号和生意经、地道闽南菜、鹭岛人的消遣时光…… 片段小文生动有趣地展示了老厦门曾经辉煌的市井文化,鲜活地再
这是一册生动有趣、图文并茂、诚意满满的民国长沙记忆。全书着重以亲历者视角系统而详尽地讲述了民国时期老长沙城的方方面面,通过一篇篇精彩小文生动描绘了老长沙的古城巷陌、前尘旧事、惟楚有才、市井生活、新旧碰撞、星沙美食、娱乐休闲、风俗习惯和文人印象。其中不乏蒋梦麟、田汉、田倬之等文化名流的名篇佳作。
《北平电话:大公报里的战局与时局(1945-1949)》根据1945年11月至1949年1月大公报北平办事处的记者们所发新闻稿,以及他们后来的回忆、讲述,辅以相关历史背景,记述了国共内战期间北平的社会万象。内容涉及抗战胜利后的北平社会乱象,助纣为虐的汉奸的下场,以及协和医院大楼里的军事调处执行部,文化城里的教授与学潮,
本书是由温州市档案局和温州大学口述史研究中心合作编译的英文文献中的温州资料汇编第二辑。英国商人亨利·奚安门(HenryShearman)于1850年8月3日在上海英租界创办周刊《北华捷报》(North-ChinaHerald);1856年后,随着商业广告增多,《北华捷报》开始增出英文广告日刊《每日航运新闻
本书是由温州市档案局和温州大学口述史研究中心合作编译的英文文献中的温州资料汇编第三辑。本书选取了1896年到1915年《北华捷报》中关于温州社会以及温州人的报道,按照时间顺序,分门别类,进行整理并且编译,中英文对照,对于了解各个年代温州社会历史的变迁非常有意义,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英国商人亨利·奚安门(H
《老重庆(民国趣读)》收录了沧桑岁月抹不去昔日繁华、战火中崛起的文化名城、大生意与小买卖、动荡年代的风云流转、忘不掉的鲜香麻辣、道不尽的逸闻轶事、苦中作乐的重庆人、巴渝印象……片段小文生动有趣地展示了老重庆曾经辉煌的市井文化,鲜活地再现了老重庆及老重庆人的生活。唯有了解老城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历史渊源,才能真正领会这座城市
本书为《崂山区图志》系列丛书的第七卷,记载的部分崂山野生花卉木本植物,多为民间常见或崂山特有的种类。该书注重严谨性、科学性、知识性,以图为主,以文为辅,图文并茂,力求直观反映植物特点。该书的主要参考资料有《中国植物志》《崂山植物志》等。
具有七百年历史的上海广福村,因寺得名,留下了诸多充满乡土气息的印记。如今,这个行将消失的古村落,首次以乡土的名义接受一次传统的历史文化的检阅。本书分为上下两编,上编着重介绍广福的人文简史,下编着重展示广福的乡音习俗,从中我们可以领略广福地域上曾经的辉煌——名盖江南的寺庙、拥揽一方的华堂、功垂史册的人物、脍炙人口的传奇及
本书是《京华通览》的一个分册。本书对北京市海淀区各个方面进行了系统地梳理,真实记述了北京市海淀区的建置、自然地理、人口、政府、人民团体等的历史沿革与现状。全书图文并茂,语言生动活泼,是读者了解北京市海淀区风土人情的一本文化读物。
本书旨在研究梅山文化,前半部分写了梅山原住民“梅山蛮”——瑶族人的生活与迁徙,后半部分写了梅山的客家人入住梅山之后的奋斗,具体阐述了梅山的地域文化、历史源流、祭祀、生活古俗、傩戏、梅山战事和“梅山蛮”走向世界的发展趋势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