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流域的青铜文化丰姿多彩,从昙花一现的三星堆青铜雕像,到集中国古代青铜冶铸工艺技术之大成的曾侯乙墓青铜器群,到延绵至汉代且充满草原文化色彩的滇王国青铜器,以及震铄古今的吴戈越剑,无论是器群还是单件器物,都是那样的充满神秘深厚的文化意蕴,读来引人入胜。全书以纵向的时代为纲,兼及横向上的阐述、比较和理论分析,纵览古今考古
源远流长的长江文明孕育了无数的灿烂文化,其中的器玉陶瓷文化为其中别具色彩的一支,在这里不仅能看到器玉文化的审美源头,石器时代的各种美石;蔚为壮观的新石器时代的玉石器代表良渚文化的各种玉石制品;富有军事色彩的商周玉石器;以及后来的令人叹为观止的东周秦汉玉石器;也能看到千姿百态的古瓷,千峰翠色之青瓷,淡妆浓抹青花瓷,争妍斗
本书是《长江文明之旅丛书》中的一本,主要是对长江流域地区的陵寝墓葬做细致介绍,时间上溯自石器时代,下限到近代,重点在于介绍长江流域陵寝墓葬的形制特点、结构特征及出土文物等,采取宏观概述与微观介绍相结合的方法,并以典型个案为切入点,窥斑见豹,使读者对长江流域陵寝墓葬文化有所了解,对该地域陵寝墓葬在不同时代的特点,在形制结
本书汇集了福建境内朱熹题刻的摩崖、石刻、碑刻,并在朱子石刻之后添加按语和集释,更好地理解朱熹的理学思想、教育思想、文学思想。
“金薤留珍”指存放在黑地漆金袖珍木箱里的珍宝。本书为1926年故宫博物院古物馆将馆藏清乾隆时期捜集的古铜印1291枚辑拓编就而成的印谱。1925年,故宫博物院成立后,其下属古物馆传拓了大量的宫藏鼎彝铜器、印谱等,传拓品中规模最大的就是《金薤留珍》古铜印谱。乾隆帝下令整理,古物馆集中精干力量,历时3月才钤盖完成。全本分东
敦煌藏经洞的古藏文文献,被英国斯坦因(1905年)和法国伯希和(1908年)分别掠取了泰半,其余散出部分大多分藏于甘肃各地博物馆。《甘肃藏敦煌藏文文献》将全部甘肃所藏收录出版。配合我社正在进行的法藏、英藏敦煌藏文文献,将基本完整重现敦煌藏经洞流出的藏文文献。
敦煌藏经洞的古藏文文献,大约是被英国斯坦因(1905年)和法国伯希和(1908年)分别掠取了一半,其中很多重要文献分藏于两地。《法藏敦煌藏文文献》自2006年开始出版,至今已经出版24册,大约半数;本书由西北民族大学、上海古籍出版社和法国国家图书馆合作,包括全部法藏敦煌藏文文献的图版。本书为法藏敦煌藏文文献第24册,收
1.本书为《吐鲁番文献合集》的第二卷,是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吐鲁番文献合集·校注·语言文字研究及语料库建设”的阶段性成果。 2.本卷对海内外收藏的吐鲁番契约文献进行穷尽式普查、识录、校注,为学术界提供一部迄今为止收录最全、缀合最佳、定名最细、断代最严、识读最准、校勘最善、注释最详、研究最透的集大成之作。 3.
中有画家的照片、简历、评论家文章以及画作数十幅,较全面地展示了该画家的艺术面貌和艺术风格,是一本艺术性高、实用性强,可资研究学习的优秀图书。适合广大美术爱好者及其学习者阅读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