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杜正贤主编的《南北辉映礼乐至上》录杭州博物馆两周时期河南青铜器浙江原始瓷联展上展出的相关图片120余幅,同时收有有关专家对这两类文物的研究文字、注释等,是两周时期河南青铜器浙江原始瓷的集中展示,不仅可以让人们了解两周时期河南青铜器与浙江原始瓷的真实面貌,还可以促进人们对这两类文物的不同特征、工艺水平、艺术价值的研究,
《校注项氏历代名瓷图谱(仿真复制套装上下册)》系以郭君所藏旧摹本明项元汴原谱为依据而印,书之纸由郭君本其经验指授方法,就原产地江西铅山县与福建崇安县交界之分水关内外选匠督造,其料为新发嫩竹,纸帘按书页大小特制,系依南唐澄心堂造法,砑花于上下端。纸质无论在何种气候中,皆能历数百年而不变,且砑印若干次,而纸面愈见光泽,一无
丝绸之路的音乐文化,是一条历史的长河,从涓涓细流到波澜壮阔,其中无数创造者用智慧构成心灵的和声。丝路沿线的音乐文物以其丰富性、连续性和典范性,积淀着中华民族的艺术精神。音乐,成为中西文化交流、民族融合的重要载体,《谁调清管度新声:丝绸之路音乐文物》从数十年来出土的新疆、甘肃、青海、宁夏、陕西、河南六省区音乐文物中撷取精
石窟寺作为我国重要且精美的不可移动文物之一,有分布地域广、岩石类型各异、赋存环境差别大等特点。长期受自然营力和人类活动的影响,几乎所有石窟寺的文物本体和载体均遭受了不同程度的劣化,产生了坍塌、开裂、渗水、盐害、表面风化等大量病害。随着城乡建设、旅游开发等人类活动的加剧,石窟寺面临的自然侵蚀和人为损害日趋加剧,保存状况不
汉画像包括汉代画像石、画像砖、壁画、帛画等图像,是研究汉代社会的*手图像资料。汉画像以其真实、直观、广博的图像,反映了那个时代的信仰、宗教、神话、历史、生活、民俗与精神状况。本书对汉画像的概念、产生与发展、分类和分布、图像内容、设计理念与表现形式、艺术鉴赏、审美价值以及在现代的应用进行了概述,是一部适合大众读者全面了解
安徽水下考古调查从2008年开始,分为陆上调查和水下调查二个阶段。2008年至2010年为陆上调查阶段,通过文献资料收集、档案查找、实地走访踏勘,共获取安徽境内水下文化遗存线索47处,基本摸清了安徽境内水下文化遗存的分布状况和水下文物家底。2014年至2016年为水下调查阶段,对太平湖水域、响洪甸水库进行了水下考古仪器
本书是一部关于秦的物质文化史,分为十章,通过大量的考古学资料分别叙述了农业与畜牧业、手工业、都邑、郡县与商业、离宫别馆、军事、交通、陵墓、文化艺术等,既客观地反映秦物质文化的考古成果,也总结了学者们的代表性研究水平,对于研究秦文化提供了翔实的资料。
中国陶器生产历史悠久,源远流长。陶器作为中华文明中最古老的工艺品,深深打动了古今中外的文人雅士。在漫漫历史长河中,陶器经历了从原始到成熟的蜕变,逐渐形成了自由奔放、浑厚质朴的艺术风格。《中国古代陶器》全面介绍了陶器的发展历程、烧造工艺、器形、纹饰等内容。引领读者走近奇绝精巧的陶器艺术,感受中国陶器与众不同的魅力。
本书分为墓志拓本展示和墓志内容考释。在拓本展示部分,提供墓志拓本高清晰图版,并标明墓志出土时地、形制、图案、书法、尺寸等相关信息。在内容考释部分,逐一释读志文,对墓志涉及的史学及艺术学问题进行集中考释。
中国历代碑志文话(全三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