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地区是指以武陵山脉为主线的湘鄂渝黔边境邻近地区构成的一个地理区域,地处中国腹地,具有承东启西、连接南北的作用,既是自然地理概念,又是人文地理概念。《中国武陵文化》在界定了中国武陵文化基本概念的基础上,描述了武陵文化的基本特征,追溯了武陵文化简史,归纳了武陵文化主要内容,探讨了武陵文化利用路径,对武陵地区弘扬武陵文化
史红帅著的《明清西安城(精)》主要记述了明初西安城的扩建以及明秦王府城的建立、城市内部格局的变迁,如钟楼的移建、鼓楼的兴建、增筑关城,及形成门三重、楼三重的严密防御体系;清代对城墙的多次修葺工程,以及对护城河的多次疏浚,满城的修建,军政机构的兴置等。除此之外,还对这一时期西安的水陆交通、园林胜迹、文化教育、宗教信仰、商
《齐鲁传统文化》将思想、知识熔于一炉,图文并茂,相得益彰。并有拓展实践的实践课程,内容通俗,语言流畅。文章选取典型,抓住重点,以单元为模块进行教学。教材共分十个单元,分别是:源远流长的齐鲁文明、博大精深的儒家思想、兼收并蓄的诸子智慧、顺天应时的“独尊儒术”、异彩纷呈的地域文化、弦歌不辍的民俗风情、熠熠生辉的科技之光、争
《齐鲁传统文化》将思想、知识熔于一炉,图文并茂,相得益彰。并有拓展实践的实践课程,内容通俗,语言流畅。文章选取典型,抓住重点,以单元为模块进行教学。教材共分十个单元。
讲好上海故事,需要讲好上海发展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从而知上海、爱上海、兴上海。漫漫历史长河,上海先民已经在这片土地上生活了6000年,有记载的上海一词已有近1000年历史,上海建城已700多年,上海设市也已90多年。2019年,上海将迎来解放70周年,并正致力于两个一百年的宏伟目标。沧桑巨变,历史需要铭记,文明需要传承
吉林省扶余市档案馆藏有清代伯都讷副都统衙门及伯都讷旗务承办处满、汉文档案。档案起止时间为清同治六年(1867)至宣统三年(1911),总量约为5000多卷,30000余件。其中,满文或满汉合璧档案约100件,其余为汉文档案。本《档案选编》所选档案,主要为满文或满汉合璧档,以及与其内容关联密切的少数汉文档,以伯都
《万里茶道河北段文化遗产调查与研究》是对“万里茶道”这条历史上著名的,连通中、蒙、俄三国的北方商道中河北张家口境内的路线和相关遗迹所进行的调查研究。在200多年的历史发展中,万里茶道对于丰富中蒙俄各族人民的生活,加强三方贸易及人民之间的了解,维护地区和平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而张家口则是万里茶道中的重要节点,同时也是河北
《朔方道志》是宁夏民国时期*一部地方通志,所载与宁夏有关的历史、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人物等方面的内容,是研究宁夏特别是近代宁夏的必读内容,其编修水平代表了民国时期宁夏旧志的*水平,在宁夏旧志编纂史上具有一定的影响和学术研究意义。
傳世的海原縣舊志共3部,包括朱亨衍乾隆十七年(1752)修纂、十九年(1754)抄本《鹽茶廳志備遺》(簡稱《廳志備遺》),楊金庚光緒三十四年(1908)修纂、同年抄本、排印本《海城縣志》,廖丙文監修、陳希魁等編纂的光緒三十四年抄本《新修打拉池縣丞志》(簡稱《打拉池志》)。《廳志備遺》《打拉池志》均不分卷,《海城縣志》共
书稿收录了论文二十余篇,对赤水河流域的少数民族文化、红色文化和现代企业文化等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和深入的研究,系统全面的反映了该地区的历史文化面貌和文化传承脉络,对于弘扬红色文化,拓展现代企业精神,具有重要的文化意义和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