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宋辞赋史》2012年12月由山东人民出版社出版,在学界引起了一定反响和讨论,笔者在这五年当中一直没有停止对两宋辞赋的研读,一些认识有所加深,文史哲融通的研究路数更为明晰。在《两宋辞赋史》的写作过程中,笔者已经感觉到“较之北宋辞赋,南宋辞赋的论述更为凸显文史哲学的融会”(山东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两宋辞赋史》后记)
唐代是诗的盛世,唐诗是中国古典诗歌的*。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众多的唐诗选本中,《唐诗三百首》是普及*广、影响力极大的一个选本,可谓家喻户晓、老少咸宜的经典之作。 既为经典,该如何去读? 本书从《唐诗三百首》的编者蘅塘退士说起,谈及是书的内容、特色、版本及流变,带领读者了解一定的唐诗选本和诗选学,知晓《唐诗
《诗经》是中国古代文学由口头创作转化为书写创作的第yi部诗歌总集。以往的《诗经》研究积累了很多成果,同时也制造了很多误解,夏传才先生利用自己多年研究《诗经》的全部经验和真知灼见,利用新材料、新观点对其进行综合辨析,纠正误读,回归常识,为大家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诗经》读本。本书分上下两编,上编讲《诗经》研究的十大基本问题;
本书是莫砺锋教授在南京大学讲授杜甫诗歌的实录,举凡杜诗学的重要问题,如杜诗的流传和接受、杜甫诗歌的思想内核和艺术特色,以及杜甫本人的诗歌理论等,作者都娓娓道来,引人入胜。书中有许多深入浅出的分析和解读,且结合了大量的具体实例,处处显示作者的研究心得,更在潜移默化中给人以治学门径的指点。不论对于杜诗研究者还是爱好者,本书
本书为列国汉学史书系之一。南戏产生于南北宋之际。作为中国古代戏曲*早成熟的戏曲形式,受到了域外汉学家们的关注。海外英语学界的南戏研究已呈现出由史的梳理到对具体作品的深入解读的流变过程。本书为作者翻译的所收集到的海外英语学界的南戏的研究成果,基本囊括了海外英语学界从出现南戏研究到*近几年的主要成果。并在翻译研读的基础上,
《叶嘉莹谈词》是叶嘉莹先生数十载词学研究心得与理论论述的精华结集。叶嘉莹先生用含隽雅致、通透明朗的语言,讲述以其博学、锐感、深思所体会到的中国古典诗词的精华妙义,她告诉读者:小词虽小,但它不是枯燥无味的,它有生命,有感情,而且每一个词语都有非常微妙的作用。
《司马相如赋的美学思想与地域文化心态/博士生导师学术文库》紧扣西汉文学家司马相如辞赋的美学思想进行现代文学话语背景下的阐述,并详细解析其中的地域文化心态。书中详细论述了审美主体修养、审美构思特征、审美想象、审美灵感、司马相如赋的审美精神、审美价值论、地域文化与司马相如辞赋的艺术精神、巴蜀地域文化与司马相如辞赋的艺术精神
在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历史上,婉约词散发着独特的色彩与魅力,为我国古典诗歌增添了不少光彩,同时也对文学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本书特意精选了从唐代到清代婉约词中的经典名篇,同时还特意挑选了一些不甚出名但是颇具风格和魅力的佳作。本书主要分为作者简介、原文、注释和评解四个板块,并配有朗读音频以方便读者了解和欣赏婉约词。
《二十四诗品》,简称《诗品》,由晚唐著名诗人、诗论家司空图撰,是中国古代诗歌美学、诗歌理论的专著。它探讨了诗歌创作、诗歌美学的风格,形象地概括了各种诗歌风格的特点,从创作的角度深入探讨了各种艺术风格的形成,对诗歌创作、评论、欣赏等方面作了深入的研究,对中国文学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成为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的经典名著。作者用艺术
当文学的精魂,历经宋时烟雨的淬炼,便形成了独特的韵律,它时而豪迈磅礴,时而温柔缱绻……在不经意间,滑入了人们的心扉,留下一抹余韵悠长。宋词,是一个时代的寄托。无论是一度繁华的北宋,抑或是偏安江南的南宋,都少不了这份浅吟低唱。无论是高贵如李煜,抑或贫寒如姜夔,敏感细腻的文人,都离不开宋词的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