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文化之源/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商丘
《蛮书》,又名《云南志》,共十卷,较为全面准确地展现了唐代中晚期南诏境内地理环境和政治、经济、军事、文化、风俗、物产等诸多方面的情况,内容丰富翔实、全面客观,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蛮书英译(英文版)》自唐代成书以来,受到历代学者的高度重视,对其校注评述层出不穷。20世纪初以来,海外学者对《蛮书》开始予以关注,不论是选译
成都,一座三千多年城址未移、两千多年城名不改的城市,从宝墩古城到金沙遗址,从古蜀文明到天府文化……成都数千年的发展历程,展现了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无限魅力。《成都简史》是一部简明扼要介绍成都历史的通俗读物,书中通过“满天星斗的文明起源”“天府之国,列备五都”“乱世乐土”“九天开出一成都”等专题生动活泼地再现了成都千年发展
本书是滨州高杜全体村民集体创作的结晶,是《高杜人说高杜事》系列的第三部。全居29个姓氏,家家有影像,人人在其中。它以全家福的形式讲述每个高杜人和每个高杜家庭平凡而又难忘的故事,挖掘每一位高杜人的闪光之处;试图用文字和图片来体现物换星移的变迁,讴歌亲情、爱情、友情,赞美高杜人团结奋进、开拓创新的精神风貌,凝聚起无限社会
《西域文史》是由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与新疆师范大学西域文史研究中心合出的学术论集,本辑发表与西域相关的学术论文22篇,内容涉及考古、语言、历史、文学、民族、学术史等方面。
《曲阜赋》发表于2008年2月21日《光明日报》,当时就引起强烈反响,此后被收录于《百城赋》一书。《曲阜赋东方文化的密码》以《曲阜赋》为主轴,对以伏羲、神农、黄帝、少吴等人文始祖创造的东方文化进行潜心探索、深入挖掘,对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学说旁征博引、深度阐释,对有关曲阜的历史沿革、人文地理、历史人物、重大事件、趣闻
本书采用描写对比的方法,对陇东南文化历史区的汉英旅游文本及始祖文化相关资料进行整理,并翻译成英文,重点整理翻译伏羲文化、先秦文化和农耕文化及陇东地区、陇南地区和天水地区的旅游景点介绍语,旨在帮助传播中国甘肃省丰富的始祖文化,促进这些地区的经济与旅游业的快速发展。
从吴越文化的荟萃,到历代文人雅士的遗韵,金山的海派文脉源远流长,历久而弥新。数千年的人物风流,可制煌煌巨著,而薄薄一册解读的只是金山文化发展的脉络和其中一些刹那的闪烁。跟着书中去了解、认知金山的前世今生,比如:明长城金山卫与金山的故事、上海硕果仅存的最后一座渔村、妈祖文化在上海的发端繁衍……与此同时,可边读边走去看看:
静安和闸北,一个诞生了近800年,一个不足400年;一个得名于寺庙,一个得名自水闸。出生时间不同、出生环境不同,甚至连陆路地域都不接壤,隔着苏州河相望。从全国解放到改革开放后,两个区都在曲折中发展,静安区走得稳,而闸北区追得猛,无论经济、文化还是居民,都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有人把静安和闸北在商业、房产、交通、教育、文化
以古文化和水文化为特色的青浦,有着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早在六千多年前,上海早期的外来移民来到了境内的崧泽、福泉山等地聚居,他们在这块土地上辛勤劳动、繁衍生息,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化,开创了上海历史文明的先河。唐宋时期,青龙镇作为海上丝绸之路上重要的贸易港口,形成了“海舶百货交集”的繁华格局,印证了上海开埠前并非是小渔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