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为参加管理类联考综合能力考试逻辑科目的考生而编写的一部专门的训练类的辅导用书,该书对综合能力逻辑相关考试的真题进行挑选,严格依据历年真题的编排方式编写,并进行解析,难易有度,是一部针对性比较强的辅导用书。本书针对逻辑题型,深入分析探究,用“举题型讲方法”的格式,把历届真题按题目的表现形式或解题方法划分为不同的题型
本书分为上、下两篇。上篇为考点精析及解题技巧讲解,共包含9章内容,覆盖管理类综合能力逻辑试题中的必考点。有:第一章性质命题、模态命题及三段论形式推理;第二章联言命题、选言命题推理;第三章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命题推理;第四章分析性综合推理;第五章论证基础;第六章必考题型:削弱;第七章必考题型:加强;第八章必考题型:结构类似
《逻辑学启蒙》的英文原著作者为英国逻辑学家威廉?斯坦利?耶方斯。本书是一本适合初学者阅读的著作,主要涉及单一独立命题中类项的划分、语言和词汇的规范使用、三段论的基本规式等内容。作者竭力倡导归纳逻辑,并指明人们只有通过归纳逻辑才能获得新知。书中深入探讨了逻辑学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详细阐述了归纳逻辑的概念和特征。译者首次
本书为融汇中西逻辑思想的逻辑学经典导论。初稿写于1917年。1943年由重庆中心印书局出版,1959年经修改后收入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的《逻辑丛刊》。此次再版即以三联版为底本。作者在本书中称逻辑为正思之学,即给所有思想立种种法式,相互推校、参照,“以期所得信为最正确者而归依”。他认为,“逻辑之名,起于欧洲,而逻
本书原书名可直译为《逻辑学初级课程:演绎法和归纳法》,王国维翻译为中文时改为现在的书名。本书是传统逻辑的入门书,为学生用教材,具有开创性的贡献,它教育了几代英美学者,使他们掌握了逻辑学这门至关重要的学科。书中涉及普通逻辑、形式逻辑,纳入了语言的逻辑分析,五种谓语类理论,三段论的格和式、方法,以及科学方法论、布尔的逻辑系
在本书“前言”的“附注”中,胡适(1891-1962)有言:“这本关于‘古代中国逻辑方法的发展’的著作,是我于1915年9月至1917年4月在纽约时写的。它是哥伦比亚大学哲学系接受我申请哲学博士学位的部分要求。1917年7月,我回国后,继续研究中国古代哲学史,并写成《中国哲学史》第一卷。……它所涉及的时期与这篇学位论文
《亚里士多德辩证法大全》作为科英布拉(Coimbra)大学的教科书,于1606年印行。葡萄牙籍传教士傅汎际于1627—1630年间与李之藻合作翻译是书,名为《名理探》。已刻印流通的《名理探》十卷,只是原书的上编部分,如徐宗泽在“重刻序”中所言:“书作拉丁文,分上下二编:上编分为五公论、十伦论,已有傅、李二公译刊;下编又
《什么是现象学?》看似初学者导论之作,实则是有深度的现象学研究力作。作者亚历山大·席勒尔,德国伍珀塔尔大学教授,对理论哲学和现象学深有研究。书中不仅有对现象学方法论的阐释,对现象学历史的回顾,追溯其与德国古典哲学和英国经验主义的思想关联,亦有现象学与当代其他主要哲学流派,如思辨实在论的论辩,以及当下德法现
本书将差异问题作为海德格尔现象学思路的隐秘核心来考量,试图更全面廓清海德格尔现象学之路。全书以历时性线索、共时性线索和外部性线索三条线索贯穿,通过对不同时期的差异着的同一个思想内核存在论差异以及形式指引此在赋格分解本有等相关变体的探索,论证海德格尔的存在论差异问题,不仅仅受到原初体验等问题的影响,更是对形而上学最本己
模态逻辑是现代逻辑研究的重要领域,多模态逻辑则是模态逻辑研究的前沿领域。多模态逻辑是包含两种或两种以上模态算子的模态逻辑系统,且算子之间不可规约,它是模态逻辑的重要组成部分。本书以模态交互作用公理为视角,构建了多模态逻辑一般系统,为形式化研究各种类型的模态提供了一般的逻辑框架;证明了多模态逻辑一般系统的完全性、对应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