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1368~1911A.D.为研究时段,以明清时期徽州一府六县为研究区域,通过查阅明清时期徽州各县的地方志和地名志等历史资料,将历史资料的文字叙述进行定量化描述分析,得出自然灾害的发生频次、年际变化特征、季节分布特征、空间分异规律,并通过对比不同区域的自然灾害,揭示我国亚热带北缘中低山地与丘陵区的灾害发生规律,为徽
本书是一本介绍北京市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的科学技术著作。本书立足北京,辐射京津冀,面向全国,全面介绍了北京市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开展的背景、目标和意义,并着重介绍了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的总体方案和灾害致灾调查、承载体调查、历史灾害调查、综合减灾资源调查、重点隐患调查、评估与区划等内容与组织实施。自然
本书稿共分为四章,介绍了淮河流域的灾害与治理,内容包括北宋之前淮河流域的风调雨顺的状况,宋代之民国时期淮河流域灾害频发、官民对灾害的应对与治理,新中国对灾害的治理等。书稿以淮河流域文化研究的成果为基础,语言通俗生动,兼有可读性和学术性。
历史灾害调查与评估
本书整理、保存了丰富而宝贵的广东自然灾害资料,总结了防灾减灾的工作成果、经验和教训,对全省防灾减灾工作起到了宣传、指导和推动作用,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本图书包含概述、大事记、重大自然灾害事件、自然灾害分述、省直部分单位防灾减灾工作、各地级以上市灾情与防灾减灾工作以及附录等7个部分,共30万字,主要记录了广东省2020
本书是一本介绍需要了解的自然灾害安全知识的科普书,主要介绍了风灾、雷电、雪灾、洪水、滑坡泥石流等灾害的概念、特点以及防范常识等内容,实用性强,趣味性强,可操作性强,包含了近些年发生的危险事件及自然灾害案例,是青少年和家长必备的优秀安全教育图书。另外,本书使用简单通俗的语言和清晰明了的问答形式,易使大众接受,对普及安全教
本书从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数据汇交管理的角度,较为系统地阐述了数据的汇交、综合性审核、整合汇聚、共享和安全管理要求等内容,为各级普查办及相关行业部门开展好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工作提供指导。
本书不仅勾勒了党政推动下风险应对体制机制的完善优化,还从社区、学校等基础单元和社会组织、志愿者、企业等多元主体以及物资保障、公共服务等不同视角来呈现新常态下风险治理中的复杂场景,力求从社会治理的多元主体协同、风险治理的不同场域实践以及公共服务国际比较的视角来立体展现中国作为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发展中大国在应对风险层面的时
自然灾害事件大多起因于自然风险。但是,自然风险不一定导致灾害。自然灾害的发生,以及损失的扩散和放大往往因为社会因素。而且,风险也可能系社会行为“制造”。因此,巨灾的“社会”行为成为巨灾风险管理的重心,风险社会脆弱性理论成为20世纪70年代以后风险理论研究视角的重大创新。本书旨在融合应用多学科的理论和工具,创新研究视角和
重大灾害应对调查评估与应急管理体系建设——以澳门应对“天鸽”台风灾害实践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