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7年以来,美国在印度洋-太平洋地区的“印太战略”逐渐成型,导致“印太”地区内各国关系进一步分化,国际秩序发生重大变革。本书以美国政策性文件、政要演说、法律文件等为主要文本材料,从历史、理论与现实三重视角论述了美国推进“印太战略”的动力机制与内在逻辑,从安全政策、经贸政策与外交布局三个层面分析了美国“印太战略”的
本书是匈牙利总理首席政治顾问鲍拉日·欧尔班的著作。该书系统阐述了匈牙利对国际形势的看法,以及匈牙利要采取的战略。该书认为,“东升西降”是大势所趋。为了对抗中国影响力,美西方选择阵营对抗的思路,对中国发起新冷战。但作者认为,阵营对抗不符合西方和匈牙利利益。匈牙利希望通过互联互通战略,充当沟通东西方的桥梁,从而化解新冷战叙
2024年是中国军控与裁军协会连续第二十一年编辑出版本论文集,旨在为国内专家学者提供展示自己学术成果的平台,同时希望对研究国际军控、裁军、防扩散等问题的学者有所启迪。本书收录了16篇论文,涉及核、外空、生物、网络、人工智能、导弹防御等领域最新情况和态势,基本涵盖了过去一年国际军控、裁军、防扩散领域的重大事件,在一定程度
区域国别学(第四期)
1989年,当柏林墙倒塌、东欧集团解体时,世界政治的坐标随之发生变化,其影响对欧洲来说最为显著。欧洲各国迅速趋同,它们所享受的自由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扩大。但与此同时,欧洲越发依赖金融市场;过去的黑暗势力未曾消亡,帝国主义仍有诱惑力,民族主义死灰复燃,种族思想继续驱动仇恨、暴力和流血事件发生。本卷是“贝克欧洲史”丛书的第
本书以国际法为切入视角,以网络恐怖主义为研究对象,明确网络恐怖主义的定义,对恐怖主义在网络科技时代的具体表现以及各国针对网络恐怖主义的立法进行了梳理,分析国际法角度共同应对当下网络恐怖主义的现状以及面临的问题,并着重分析了中国对于维护国际网络安全,打击网络恐怖主义,促进网络空间国际法立法所作出的贡献,对打击网络恐怖主义
兼具海陆地缘特性的中国和印度均怀揣民族复兴的梦想,面对国际格局深刻调整的时代背景,中印两国为什么能够超越“强邻对抗”逻辑而选择合作?怎样合作?合作前景如何?这正是本书要回答的基本问题。本书主要涉及如下内容:中印发展伙伴关系理论适用:观念和应然路径、中印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合理性与可行性、国际体系动态均衡下中印地缘战略的恒
本书聚焦于南京国民政府因应国联调查团的历史过程,展现南京国民政府在吁请派遣国联调查团、国联调查团组建、国联调查团来华、《国联调查团报告书》等层面的具体应对举措。本书指出南京国民政府对国联调查团的因应及其依赖国联的外交政策,确有收效之处,但是政局紊乱和派系竞逐的政治结构成为南京国民政府外交活动的羁绊,并体现在国民政府因应
由于冷战的终结和中国等一批非西方国家的发展崛起,不仅改变了世界经济与政治力量的对比,对美国和西方主导的世界秩序提出了挑战,同时也对西方主流国际关系理论的种种假设和前提提出了挑战,为新时代中国国际关系学科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南大亚太评论》是南京大学亚太发展研究中心主办的出版物之一,每年两辑。选题内容涵盖大亚太地区和相
由于中国在地理意义上是北极域外国家,如何提升自身参与北极治理能力,维护中国在北极地区的国家利益,是中国参与北极治理进程中面临的重要时代课题。鉴此,本书试图科学界定中国参与北极治理的能力内涵、特征和构成,系统梳理中国参与北极治理能力建设的成效、能力不足及其成因。在此基础上,探讨以极地科技发展推动中国参与北极治理能力提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