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为2022年“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研究文库”丛书之一。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这一重大命题。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这一重大命题的提出是我们党基于新的历史方位提出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人才思想、青年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也是新时代办好社会主义大学的根
近年来,中国高校再次兴起了建立新学院的高潮。关于成立和调整院系的决策,是高校最重要的决策事项之一。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中国高校开始改变“校一系”二级管理体制,在系和研究所(中心)的基础上组建学院。在组建学院过程中,一些学校出现了学院设置分合难抉、学科重复等现象。本书以马奇(JamesG.March)等人提出的垃
在高校开设思政课是中国共产党领导高等教育事业的传统特色和优势。回溯这一发展历程,延安时期的探索和成就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当时,随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高等教育事业发展和思想政治教育的不断深入,在高等学校逐步形成了规范化、制度化和系统化的政治理论课程。那么,这一时期的政治理论课缘何产生?经历了怎样的探索过程?其领导体制、课程
本书聚焦于教育数字化转型背景下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体系的构建路径,系统探讨了数字技术如何在推动教育协同中发挥结构性作用。全书立足于我国“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政策导向,回溯我国协同育人的历史传统与制度演变,综合借鉴美国、英国、新加坡等国家的实践经验,提出以技术赋能为核心驱动的协同育人数字生态构想。全书通过构建理
在知识生产模式加快转型、城市竞争不断升级、高等教育在地国际化深入推进的背景下,一流大学与发达城市携手“联姻”现象层出不穷。新型大学组织正是大学与城市以新机制新模式合作建立的高等教育机构。作为不同于传统大学的高等教育样态,新型大学组织是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推进的载体,有着特殊的组织形态、办学模式和功能使命,扮演区域知识创新
本书就“大思政课”,以及“大思政课”视域下“社会大课堂”的科学内涵进行多维阐释。本书从理论与实践两个维度阐述了如何善用“大思政课”,具体内容又可分为5个方面。第一方面主要包括第一章,分析了善用“大思政课”的研究现状、热点及展望,为本书的研究提供了必要前提。第二方面主要是第二章,从多维度探讨“大思政课”的科学意涵。第三方
本书聚焦当前教育数字化背景下双师课堂的实践探索,系统阐述双师课堂的内涵本质,介绍双师课堂实践在区域、学校、师生个体成长等层面取得的成效,分析双师课堂实践过程中组织、教学、技术环境等维度面临的问题和困境,深入剖析影响双师课堂的主要因素,从组织与教学两个维度提出切实可行的双师课堂实践路径。其中,组织层面的实践路径包括构建“
《大学生心理潜能开发》是一本专门为大学生打造的书,内容涵盖了大学生成长中的若干专题:认识自我、自我接纳、情绪管理、情绪识别、人格完善、家庭关系、社会关系、亲密关系、价值感与意义感、发展与丧失、生命的意义等。每一章均有源于现实的案例,生动亲切的描述、丰富多样的教材以及活泼有趣的测试,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积极心态,建设健
本书是国家精品视频公开课“大学生心理健康”(清华大学樊富珉教授主讲)配套教材,采用积极心理学的理念和团体心理咨询的方法架构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十六个专题:心理健康知识、心理困惑及异常心理、心理咨询与辅导、自我意识、情绪管理、人格完善、学习心理、时间管理、生涯规划、人际交往、人际沟通与冲突管理、恋爱、性心理、压力管理、
本书由全国信息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教育技术分技术委员会暨教育部教育信息化技术标准委员会组织编写,包括数字教育标准研究报告、标准化需求分析与政策研究报告、数字技术赋能教育年度发展报告、数字教育标准应用案例年度分析报告,以及37个来自高等学校、职业院校的数字教育标准应用案例。本书可以作为数字教育标准工作者、教育数字化领域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