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全面系统地研究了京杭大运河与戏曲文化之间的关系,不仅追溯了运河沿线各类戏曲剧种的起源与发展脉络,还考证了相关戏曲文献、文物及实物史料,既有全局观念又有本土关怀,蕴含着历史书写与当代表达,有利于拓宽京杭大运河与戏曲研究的学术视野,推动理论创新。此外,本书对京杭大运河沿线戏台、会馆存续状态的调研,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
中国皮影戏自有文字记载至今已传承了2000余年,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浓墨重彩的一部分,也是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重要宝藏。作为传统戏剧表现形式的一种,皮影讲述精彩纷呈的故事,塑造有血有肉的人物,传达朴素共通的人类情感,也展现出精妙绝伦的造影控影技艺及光影艺术美学。全书以四季轮转、农历十二个月为基本脉络,以手绘复刻的精美皮
"本书精选了儿童戏剧表演学习中的一些经典作品,题材涉及广泛,具体包括语言基础训练、儿童诗歌、古诗词、寓言故事、戏剧小品与儿童短剧,汇编作品适合7~11岁少儿初学者。本书中的每个训练后都给予了简洁明了的教学提示,不仅可以作为幼儿学习戏剧表演的一本辅助性教材,更是教师在戏剧表演艺术教授过程中的一本专业性指导教程。书中的作品
本书以粤剧流派传承为研究对象,通过还原粤剧不同流派争奇斗艳历史面貌,揭示粤剧发展历史规律,进而弘扬发展粤剧流派。本书绪论主要明确研究对象、前人研究概述、研究思路、方法和意义。第一章明确粤剧流派的概念、特征及分类,考证粤剧流派形成的时间,解析存疑的流派,明确流派的本质和历史意义。第二章考察粤剧各流派的内涵,梳理粤剧各流派
叙事工程课程以培养具有跨界整合能力的“媒介构作者”为教学目标,注重媒介史和工程意识的训练,强调整体创作能力和整体制作能力的整合。聚焦产业人才需求,基于案例式研究,通过项目生产,以实践—教学—实践的方式展开学生的研究、项目管理、实施协作落地等综合能力的培养。课程荣获浙江省本科高校2019年省级“三类”一流课程、中国美术学
本书为“2023国际导演大师班(行动分析法)”的授课实录。“2023国际导演大师班(行动分析法)”于2023年5月8日至6月4日在上海戏剧学院授课,该班由国际剧协与上海戏剧学院联合主办,上海戏剧学院导演系承办,聘请来自俄罗斯的弗拉基米尔·格里果里耶维奇·拜切尔教授讲授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的“行动分析法”,该方法是俄罗斯
粤剧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发展过程中,都与该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公共政策”产生了千丝万缕的联系。这种“联系”在本质上具有互动性和博弈性,其是封建社会时期粤地官府文化治理与粤地民间民俗演剧之间、粤剧文化现象与非粤剧文化现象之间、粤剧演剧秩序与粤地文化制序之间的互动和博弈。本书研究了“非遗”以前的粤剧公共政策、非遗保护推动
在省委宣传部关于“持续打造出版精品”精神的指导下,积极落实“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推出一批展现中华文明突出的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的文化读物”的指示精神,打造“大家学术文库”系列图书,此次申报为第一辑。该系列图书涵盖了20世纪初至中期的知名学者,如舒新城、王国维、傅斯年等学术大家
在省委宣传部关于“持续打造出版精品”精神的指导下,积极落实“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推出一批展现中华文明突出的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的文化读物”的指示精神,打造“大家学术文库”系列图书,此次申报为第二辑,包括历史与文化研究、文学理论与批评研究、哲学与思想讨论、科学与教育四个领域,是
本书以明万历三十年至清康熙六十一年(1602—1722)常州一府五县(武进、无锡、宜兴、江阴、靖江)士人群落与地域戏曲生态为研究切入点,通过对方志、家谱、诗文、笔记等文献资料的细致解读以及对戏曲文物的查考,分析士风以及戏曲生成的社会文化背景,全面、系统地梳理士风主导下的明末清初常州戏曲生态的风貌特征,探究士人风习、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