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工开物》由明朝科学家宋应星创作,共3卷18篇,收录了农业、手工业,如机械、陶瓷、兵器、火药、纺织等130多项生产技术,并配插图122幅,是世界上第一部记载了各种技术的科学著作,明清时期就传入日本、欧美等国家,日译本称之为中国技术的百科全书,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称之为权威著作,英国科技史学家李约瑟称之为17世纪重要工业
本书的科技史笔记第4部,重点讲述了从热气球开始,到飞艇一直到专业航空飞机的发展历程,详细阐释了人类飞天从梦想到现实的发展道路,让读者从科学理论和科学技术两条路径了解这一科技发展史中每个发展阶段的里程碑人物和事件,了解发展背后的底层逻辑和必然结果,可以带给读者不一样的视角和解读方式,能够在客观中立的角度深度理解人类飞天的
本书借鉴技术哲学的基本理念和研究路径,探寻教科书与技术相互影响、相互构建 的内在关系,论述了技术哲学与教科书研究之间的适切性,为借助技术哲学的理论框架 提供依据;详细阐述了促成教科书发展的内在演化机制;借助技术哲学的视域考察教科 书发展的动因;利用技术哲学的视域重新审视当下教科书发展中所遇到的困境,重新思 考“
科学哲学是20世纪兴起的一个哲学分支,关注科学的基础、方法和含义,主要研究科学的本性、科学理论的结构、科学解释、科学检验、科学观察与理论的关系、科学理论的选择等。科学哲学作为对科学进行反思和批判的哲学学科,探讨了作为一个整体的科学的丰富内涵(作为知识体系、研究活动和社会建制的科学),把握了科学的精神底蕴和文化意义。本书
本书依托中国国家博物馆“科学技术与工业”专题展览,共分为“格物穷理”“天工开物”“西学东渐”“追赶跨越”四个部分,提纲挈领地勾勒出从古至今中国科学技术与工业发展历程的基本脉络,着重展示不同时期的发展特点及突出成就。
本书是意大利著名作家亚历山德罗巴里科的全新力作,他被誉为是继卡尔维诺、艾柯之后最受世界瞩目的意大利作家。他每本作品的出版,都会在世界各国引起巨大的反响,不仅本本畅销,而且屡获大奖。其代表作品《海上钢琴师》《丝绸》等都被改编成了电影,广为流传。 这本书以一个作家的视角,来审视数字化革命给现代人的生活和思维带来怎样的改变。
人类技术发展史也是人类技术崇拜史、恐惧史,随着技术的发展进步及其对人类生活的渗透融合,技术的正、负效应也日益显现并引起人类的崇拜和恐惧反应,形成了dute的技术崇拜和技术恐惧。技术崇拜,崇拜什么?技术恐惧,恐惧什么?技术恐惧的心理魔障如何破解?如何科学管理恐惧、自如驾驭技术?本书以技术恐惧的历时性过程演变、共时性形态演
波普尔的名著《科学发现的逻辑》实际上并没有给出科学发现的逻辑。研究问题是如何提出的,研究假设是如何生成的,这些问题被认为是研究者的后厨工作,不轻易示人,在发表的论文中鲜有踪迹可循。但也正是这些后厨工作决定了一项研究的质量。运用之妙,存乎一心,这些作为精华的隐性知识,只能靠领悟。科学发现的逻辑能不能达到方法论与方法的贯通
本书是一套科普作家刘兴诗写给孩子们的中国古代科技通俗读物,书中用生动风趣的语言,深入浅出地讲述中国古代科技文明,为孩子们展现中国古代科技的壮阔画卷。从书中饶有趣味的讲述中,孩子们可以了解中国古代科技背后的智慧,包括科学思维和科学方法。本书也培养了孩子们的观察兴趣和求知欲,帮助他们发展观察力、记忆力,建立完整的科学知识观
本书科普作家刘兴诗写给孩子们的中国古代科技通俗读物,包含农业、水利和交通三个部分,书中用生动风趣的语言,深入浅出地讲述中国古代科技文明,为孩子们展现中国古代科技的壮阔画卷。从书中饶有趣味的讲述中,孩子们可以了解中国古代科技背后的智慧,包括科学思维和科学方法。本书也培养了孩子们的观察兴趣和求知欲,帮助他们发展观察力、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