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由三部分及附录组成,主要介绍50年来由沈宗丕高工提出的磁偏角二倍法和磁暴月相二倍法预测全球大地震的成果,共收集了已公开发表的文章及有关资料近80篇。
水文预报是一项重要的防洪减灾非工程磋商。《山东省实用水文预报方案丛书》是进行山东省实时洪水预报的重要手段。本书为《山东省实用水文预报方案丛书》第八册,对42处沿海诸小河流域重要河道、中型水库等预报断面新建实用预报方案。本书对于资料条件较好地区,根据《水文情报预报规范》《山东省实用水文预报方案修订技术规程》进行编制;对于
《水化学》全面地介绍了水化学的基本理论及水污染控制所涉及的物化技术的基础理论。全书包括水化学概论、化学动力学、酸碱化学、配位化学、沉淀和溶解、吸附、氧化还原、光化学共8章。书中理论深入浅出,实例丰富生动。值得一提的是,第3章到第8章的最后一节都讨论了所学理论如何在水污染控制实践中应用,可助力学生明确学习目标。本书可作为
南极冰盖是全球最大的冷源,是全球变化的敏感区和指示器,全球变化的效应在极地冰盖显得尤为明显,同时南极冰盖的时空变化也深刻地影响着全球变化。深刻认识南极冰盖物质能量平衡以及稳定性状况是人类社会减缓与适应海平面上升影响的必然选择,对人类社会应对全球变化具有重要意义。冰盖表面冻融是冰盖表面物质流失和表面反照率准确估计的关键作
本教材基于地质学“双一流”学科建设背景和“拔尖学生培养计划”的新要求,根据地球系统科学思维下“地球物质组成”在关键金属矿产、行星地质探测及人类的资源环境新需求等方面的发展形势编写而成,着重培养学生更宏大的学术视野和更系统的科学思维及实践能力。主要内容包括元素、元素的结合、单质与化合物、矿物的多因素组合、局部熔融与岩浆岩
本书利用多源卫星遥感数据,分析了2000—2021年喀喇昆仑冰川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给出了以西风为主导区域的冰川变化现状。主要内容包括冰川表碛识别方法、冰川物质平衡算法、冰川面积变化和冰川物质平衡、前进冰川分布区域和空间变化特征、大气环流背景与辐射通量、气候因素以及气候对冰川变化的影响等,研究结果对了解2000年以来喀喇
《四川省地震灾害风险评估与区划》是在四川省地震灾害风险普查工程地震灾害风险评估与区划工作的基础上编撰而成的,它系统地阐述了四川省地震灾害风险评估与区划工作的各个环节及核心成果。全书共分为7个章节:第一章主要描述了四川省的地形地貌、人口与经济等基本概况;第二章主要分析了四川省地震构造背景;第三章主要描述了地震灾害风险评估
洪水灾害是我国最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水利部针对防洪减灾提出了智慧水利的“四预”功能体系,对洪水预报的预见期和预报精度均提出较高要求。然而由于经济发展缓慢、地理位置偏远或地形地势复杂等客观因素,我国部分地区雨量站密度远低于世界气象组织建议值甚至未布设雨量站,严重阻碍了该类地区洪水预报工作的开展。随着卫星遥感等技术的发展,
本书根据普通民众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思考或提出的问题,以简单明了的提问、科学通俗的回答、生动有趣的文字,讲解了100个与家庭防震避险密切相关的问题,既告诉民众“怎么办”,又讲清楚“是什么”和“为什么”,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本书能够帮助读者提高防灾意识和应对能力,平时做好防御措施,灾时采取正确果断的应对措施,
本书以变化环境下三峡库区水循环系统为研究对象,基于长系列气象水文多源融合数据与台站观测资料、野外样地级小流域观测试验,分析三峡库区水循环要素时空变化特征规律,阐释库区流域坡面降雨-产流-氮磷流失复杂机理,提出陆气耦合视角下的库区水循环理论,构建三峡库区考虑人类活动影响的“大气-陆面-水文”全耦合模型,探讨人工取用水对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