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的主题是人类的非理性,从逻辑、自然理性、梦、艺术、伪科学、神话、互联网、笑话和谎言、死亡这九个方面来探讨非理性。作者通过全面描述从古到今的非理性历史--从公元前5世纪希帕索斯因揭示无理数的存在而被谋杀,到推特“暴民”的兴起,表明了自己的观点,即非理性构成了人类生活和历史的主要部分。作者为大家展示了历史如何揭示了任何
我们究竟有没有“自我”?如果“自我”并不存在,那么被称之为“自我”的又是什么?它与意识、心灵和大脑有着何种关联?在本书中,德国哲学家梅辛格教授利用认知科学、神经科学和哲学的理论,结合大量的前沿科学研究成果,为我们展示了一场正在发生的“意识革命”,即“自我的祛魅”。 他认为,我们的“自我”根本就不存在。“自我”是由大脑所
《价值论研究》是由上海大学价值与社会研究中心和中国辩证唯物主义研究会价值论研究专业委员会联合组编的,主要内容为中国和西方价值论研究的经典和当代前沿价值问题研究,包括中西方价值哲学理论研究、核心价值观和价值观体系研究、当代其他热点价值论问题研究等,集中反映价值论研究领域的最新成果,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对推动中国价值论研究
知识的历史是什么?这本引人入胜的小书揭示了知识史这一新兴研究领域的独特之处,以及它与科学史、思想史、知识社会学和文化史的区别。著名文化史家彼得·伯克首先从不同历史时期和不同地区(印度、东亚、欧洲、美洲和伊斯兰世界)广泛撷取范例,讨论该领域学者最关注的核心概念,继而梳理了"信息"转变为"知识
本书从人类最初的崇拜与信仰、理性的启蒙及其转向、文本的符号与语言、社会意义的意识形态与权力,以及当今数字科技时代的媒介与信息论述了自我作为一种社会主体的形成过程。每章选取了具有代表性的学者,深入浅出地介绍了每位学者的生平及其核心思想。这些学者从人类学、哲学、社会学、语言学等不同角度展示了自我作为社会主体的形成是如何在各
本书从拉康精神分析学说的角度出发,探寻主体理论,将马克思主义、结构主义与后结构主义纳入理论阐发,展现了精神分析学说与哲学间的有机联系。作者精彩的文学分析,赋予理论建设以艺术美感与现实深度。
本书是桑塔亚那的五卷本作品《理性的生活》的第一卷。在本书中,桑塔亚那首先提出了《理性的生活》的核心主题:理性不是人的纯粹智力活动,相反,它是冲动和反思、本能和思维能力的完美结合。然后,作者从常识的角度展开了这个主题,从理性的发源地“即刻物”讲起,考察了心灵的发展史。接着,作者通过进一步分析“经验”“自然”“智力”“语言
自然主义与实证主义、历史主义并称为20世纪西方哲学三大思潮。当代自然主义认识论指的是,威拉德?奥曼?奎因(Quine,WillardvanOrman)在1969年倡导并在当代西方认识论和科学哲学中引起极大争议的自然主义认识论。本书通过两大问题群对自然主义认识论进行考察:一是自然主义认识论的思想理论渊源,即自然主义认识论
什么是好生活,如何构建好生活,这是从古至今人类一直在探讨的话题。本书针对好生活展开价值论探讨,从好生活的含义、意义、层次、维度、领域,以及好生活的美好愿景及其构建等方面回答了究竟什么样的生活才能称得上好生活的问题;从好人格的含义、层次以及对于好生活的意义等视角回答了个人过上好生活需要具备什么样的主观条件问题;从好家庭、
马克思主义当代价值的微观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