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明泥金版)是一部明刊书法作品,也是一部佛教经典著作,以鸠摩罗什所译《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最为流行。本书为明朝宣德年间泥金版本,是难得的书法经典类作品。
本研究通过对敦煌禅宗文献中的灯史、语录、偈颂、杂集等内容的全面整理研究,深入全面地揭示禅宗在敦煌的影响及其兴衰,揭橥中国早期禅宗思想的形成及发展历史。敦煌禅宗早期文献的整理与研究可以保存并丰富禅宗北宗的有关历史文献,可资探讨传统禅宗文献的流变,同时由于具有传统性与地方性兼容并蓄的特点,还可据以探讨唐至五代敦煌地区的禅宗
本书本书是2019年度四川省重点出版项目,是首部对汉藏佛教思想交流交融史做最全面、最深入梳理和学术研究的图书。汉藏民族在信仰上的交流和交融,有着深远的渊源。本书从对“三宝”的认同、对佛教艺术和民族文化的认同、对佛教与国家关系的认同等方面,全面、深入地对汉藏佛教思想史的理论进行教义和历史方面的研究,将藏传佛教思想的产生、
本书稿由南京大学哲学系洪修平教授主编,他是中国当代著名的佛学研究方面的专家,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哲学与宗教文化。该书稿属于佛教文化研究类图书,主要内容是佛教研究方面的专业论文。按照论文内容分为宗派问题新探、佛教史研究、佛教思想研究、佛教文化研究四个板块。书稿收录了近期佛教哲学方面的学术成果,共约二十余篇文章,展现了学者们
元代僧人中以诗文著名者颇多,如明本、行端、祖铭、栯堂、大圭、宗衍、子庭、本诚、子贡等,诗僧的生活不外世出世间。本书力图从浩瀚的文献中梳拢出元代诗僧的大致生活面貌和元代僧诗的创作成就。全书包括上中下三篇,上篇为综述、元代诗僧辈出僧诗繁荣的大背景两章。中篇为元代诗僧总体考察、元代诗僧之游戏翰墨、著述文献三章。下篇为石屋清珙
本书内容主要涵盖了诗词、歌赋、传记、碑铭及山川游记、题跋赠序等。第一部分:(宋)陈舜俞《庐山记》、(明)何镗《名山胜概记》等。第二部分:(明)释正勉《古今禅藻集》、(宋)苏辙《栾城集》等。第三部分:(清)沈建勳《德安县志》、(清)姚暹《瑞昌县志》、(清)刘坤一《江西通志》、(清)查慎行《庐山纪游》等。第四部分(宋)杨万
本书以佛教“中国化”为研究范式,以《高僧传》《续高僧传》等质量较高的僧传为主要材料,从社会史、思想史、制度史和历史人类学等角度和研究路径诠释、分析这些僧传文本中对汉魏两晋南北朝时期僧人在思想思辨、日常生活、政教关系认识以及信仰实践等方面的叙述,进而展开对六朝僧人的类型化讨论。
该书是内蒙古大学出版社在1998年出版的《明慧宝镜》的增订本,是蒙、梵、汉、藏、英五种文字对照编纂的,研究这五种语言规律和语言转换的翻译工具书。从蒙古文《丹珠尔》中取蒙古文,从藏文《丹珠尔》中取藏文,从《藏汉对照丹珠尔佛学分类词典》中取汉译,从《新订翻译名义大集》取转写的梵文编写而成,既保证了译文的准确性,又保留了原作
本书为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佛教与其他文明间的对话》的研究成果之一。研究的主要关键词是“一带一路”、宗教对话与佛教。主要关注的是“一带一路”上中国与印度、尼泊尔、海上丝路诸国(南海航线)以及原西域地带,以佛教为核心展开的,中国与各文明间对话历史的分析,并涉及该对话的当前情况。“一带一路”战略是国家级顶层
本书稿为云南迪庆藏族自治州博物馆2019年开展擦擦文化田野调查工作的成果之一,对云南擦擦分布情况做了摸底调查,并对擦擦制作历史、工艺、文化等作了介绍,以图文并茂的形式生动而又集中呈现了云南迪庆范围对相关擦擦文化的田野调查纪实。擦擦,源自古老的印章文化,后进入中国并与不同地域文化融合、发展。本书稿的田野调查涉及136个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