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主要收集中国明史学会利玛窦分会举办的第四、五届”利玛窦与中西文化交流”国际学术研讨会的部分论文,论文集主要有关利玛窦等西方传教士研究、明清时期中西文化交流情况、明清时期西学东渐及其中国化、中学西传与欧洲汉学的兴起等内容。
全书由5章组成,主要论述兰丁格从哲学角度对苦恶问题进行辩护以维护基督教信念的合理性,讨论了普兰J格改神义论为辩护进而提出的辩护方案,在区分了二者的基础上结合”可能世界”的知识与自由意志学说提出的“自由意志辩护”,以吸普兰J格建立在保证理论基础上的辩护,最终延伸到普兰J格的思想对汉语思维的意义。本书写作宗旨在于讨论普兰丁
本书是“基督教学术”丛书之第二十六辑。本辑共有学术研究论文19篇,涉及基督教研究诸多领域,代表了国内相关领域研究的前沿水平。本辑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板块:(1)圣经研究;(2)基督教神学、哲学和历史研究;(3)中国语境下的基督教研究。
本书是”基督教学术”丛书之第25辑。本辑内容包括专稿、神学哲学研究、中外基督教史、宗教与政治、书栏五个版块,代表了国内相关领域研究的前沿水平。
本书是弗雷泽的名著和代表作之一,堪与《金枝》并称为弗雷泽的学术“双峰”。作者以过人的毅力、惊人的博学和独到的眼光穿越文明与野蛮、理性与非理性之间的隔阂,用跨文化比较的方法揭示《旧约》传说中诸多古俗和神话的本义,为读者重新认识西方文明之源及其与异文化的关系开启知识全球化的大视野,也为后人继续思考人类文化的丰富性与多样性提
本书内容共分四章,包括:“对与错—宇宙意义的线索”“信念”“行为”“人格之上”。具体内容包括:人性法则;若干异见;人性法则的真实性;法则背后是什么;我们不安的理由等。
明清之际西方传教士汉籍丛刊》是国家十二五图书出版规划项目,复旦大学周振鹤教授主编,汇集了国内众多高校学者参与其中。经过十年的努力,已经出版辑六册与第二辑八册,共收录相关文献五十余种。第三辑遴选收录明清时期传教士汉籍文献13种,其中《神鬼正纪》《日晷图法》等多种重要文献为首次整理出版:高一志《神鬼正纪》一书,该书是明清时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中西文化交流新一页、皇宫中的洋教士、明清之际的中国文人与传教士、西方天文化历算传入中国、从《山海舆地全图》到《中国新图》、穷理学:西洋学问之总汇等。
本书以《残篇》为切入点,解析本雅明思想中对政治神学和暴力的批判,特别揭示了其“自然性”思想与庄子“无用之思”的相通之处,并以此线索连通了中后期海德格尔的反思与德里达的解构哲学,进而追问当代哲学重新开始的条件,在层层递进的对话中,探寻思想的出路和余地。
本书共分八部分,内容包括:卜弥格传、卜弥格文献、卜弥格与南明王朝、卜弥格与中医西传、卜弥格《中国地图》研究、卜弥格与大秦景教碑西传、卜弥格与中国博物学西传、卜弥格与西方专业汉学的兴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