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一部解析“第二个结合”与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哲学读本。通过解读马克思的现代性思想与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逻辑,把握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文化语境,本书以唯物史观探究“第二个结合”的内在机理,论述破解“古今中西之争”的思路与方法。在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文明底蕴和世界历史意义的基础上,作者深入论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形态与中
《实诚的石城人》是一本图文并茂的地域文化文集。全书汇集了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和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的作品,文学、艺术家们以自己独特的生活经历,从不同的角度,对赣江源山水文化、莲乡田园文化、客家古色文化进行解读,并将自己的用心体会转化成情感丰富细腻的文字或图片,将石城的自然和人文鲜活地呈现在读者面前。既挖掘了石城的丰富内涵,又
本书以新质生产力发展为基底,对文旅新质生产力的科学内涵、供需特质、创新取向等展开论述,为读者更好地了解新质生产力与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关系及赋能策略奠定了基础;介绍了科技、生态、文化对文旅产业新发展的创新驱动作用,引导读者对文旅产业的绿色发展、数字化发展有基本的了解;从文旅产业融合理论分析入手,详细论述了产业融合对文旅
本书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导,立足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从15个方面对建设文化强国的问题作出深刻阐释和精辟论述,思想性、理论性、实践性、学理性相统一,为深刻理解两个结合的鲜明时代意义,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提供了有益借鉴。本书有助于党员领导干部牢牢把握新时代
新时代建设文化强国之道
自从搞非遗,下乡便成了我的常态。如果不是遇到疫情。我几乎每年都会有半年左右的时间行走在乡下。我每到一县,无论是书记,还是县长,都会问到同一个问题--我们如何做,才能在全国属第一?中国有2800多个县市,要想属第一谈何容易。我告诉他们,最简单的办法就是通过深入的田野调查,摸清自己的家底,搞好本地遗产资源的大普查,找到人无
本书立足较为丰富的中国公共文化治理实践,尝试填补理论支撑不足的空白,探索构建立足于现实的中国特色公共文化治理体系现代化的理论框架,再试以理论指导实践,引导公共文化治理体系主动适应当下多元价值交织的社会现实,在推动激励机制与激励环境的现代化转型过程中,促进公共文化高质量发展。 作者首先提出所要破解的核心问题,进而从理论
本书既是研究阐释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的研究成果,更是作者几十年来对当代旅游理论研究的延展,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是提升旅游品质的重要手段,是传播弘扬中华文化的有效路径,是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必然要求。以实践的思想推动思想的实践,从中央战略部署、政策设计落实,到市场主体布局、国民和游客感知,
文化屐痕系列之一,主要收录了作者所译、著、编的一些书的前言和后记,以及关于读书、文化传播等方面的所思所感。本书分三部分:书影集,收录了作者从事文学研究以来所译、著、编的部分图书的前言和后记,反映了三十多年来中国文学发展的一段个人史。舟行集是作者教学、交流过程中对一地一事的直观感受,以诗记录下个人生活的细节,也是从个人角
本书对讲好中国文化故事的相关概念进行了界定,分析了讲好中国文化故事的内生动力、话语体系、目标任务、叙事范式以及预警并论述了讲好中国文化故事思想的理论基础。书中将河南“中国节日”系列节目、河南奇妙游系列节目作为典型案例,剖析了河南在讲好中国文化故事中的具体做法与实际成效。基于上述研究成果,总结了新媒体语境下讲好中国文化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