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精选了16位世界顶尖的街头摄影师,对他们突破性的作品和创造性的方法进行了探讨。每位摄影师都把观察、构图、风格和技术予以整合,在此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的个性特征,在十分流行的街头摄影领域独树一帜。本书“访谈”刨根问底,作品呈现精美,技术信息翔实,图片说明有料,相互配合让我们可以深入了解每位摄影师的工作方式,包括使用的器材
本书为作者的博士论文,是对于美国FSA纪实摄影的深度研究。探究FSA纪实摄影的画面叙事与美国大萧条、罗斯福新政的历史现实之间是否存在视觉矛盾,与新政时期的其他政府艺术项目是否同样沦为权力的图像工具,以及它背后深藏的复杂生产过程。本书视角独特,学术性强。FSA纪实摄影是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时期美国农业安全局(FSA)为
全书共收入瓦尔特·本雅明于20世纪30年代写就的《摄影小史》(1931)、《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1936)、《绘画与摄影》(1936)和《法国国家图书馆中国画展》(1938)4篇论文。 其中,《摄影小史》和《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均为本雅明享誉世界的佳作名篇。作为对摄影、电影的批评实践中的丰碑,它
摄影除了需要必备的摄影器材和摄影技巧之外,还需要摄影者不断提升自己的审美品位和审美创作能力,而这就需要摄影者从更为广阔的美和美学背景中获取更多的滋养。《摄影美学(第2版)》尝试从美学角度介入摄影的创作,在理论的熏陶和实践的推动中帮助学生去发现美、感知美、提炼美和表现美。《摄影美学(第2版)》内容主要包括美学源流、审美基
本书主要研究与摄影教育相关的史论知识,旨在提高影视专业学生基本素养和知识,了解国内外摄影的发展历史与前沿。本书侧重从纵向、横向两个维度梳理摄影内在的发展规律,包括摄影发展史上出现过的摄影思潮、创作风格、历史事件及运动等,并通过丰富的案例拓展影视专业学生的思维,强调内容的丰富性、多样性、学术性、实用性、开放性,以提高影视
构图是决定摄影作品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本书对基本的构图常识、黄金构图的概念及实战应用、透视的概念与应用、对比构图的概念与要点、几何构图的特点与类型、不同场景的构图实战、人像构图类型与美姿技巧等进行了深入的介绍与解析。 本书内容由浅入深,让摄影构图学习变得更有节奏感、更轻松。希望初学者通过本书的系统讲解,能快速掌握数码摄
惊鸿照影:中国当代摄影撷英录
摄影艺术是一种借助图像形式展现美的造型艺术。摄影作品具有独特的美学内涵,研究现代摄影艺术的美学特征和美学表现具有现实意义。同时,摄影的创意正是建立在大众传播性、主观真实性、瞬间记录性基础上的,具有一定意境并令人赏心悦目的光影创造,这种创造必定是科技和艺术的共同结晶。本书首先概述了艺术美学,论述了摄影艺术美学意义及其基础
收录了日本摄影师竹内万里子的多篇摄影评论,其中包含对11位日本摄影师艺术创作的随感文,还有关于卢旺达大屠杀的摄影作品集《蓄意的后果:银强奸诞生的卢旺达儿童》(作者:乔纳森·托尔戈夫尼克)的随感,以及作者多年来关注卢旺达大屠杀事件的《卢旺达笔记》博客文章精选,另外还收录了作者对恩师木收先生的怀念文章。
对中国当代摄影史梳理基础之上反省性的总结。通过对不同时代、不同摄影师风格的探索,由摄影主题和表现手法反观整个社会民生的发展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