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101计划的物理专业课程核心教材,是在《数学物理方法(第三版)》的基础上改造,从课程在整个物理专业教学计划中的定位出发,根据101计划的指导思想编写。本课程立足于在高等数学和普通物理的基础上,为学习后继课程(如电动力学和量子力学)做准备。且本教材增加了与后继课程的衔接,添加了若干与后继课程相关的例题。 本书共分为
本书第一版是“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本书是在第一版基础上修订而成的。本书不仅保留了第一版的基本内容,还根据教材使用的效果充实和增补了很多重要知识。在教学内容和教学安排方面都有了新的提高。为使全书结构更清晰,脉络更分明,我们将内容明确划分为4篇:工具篇,算法篇,应用篇,阅读篇。本书以MATLAB为编程语
本书入选教育部“101”物理教材建设计划。 热力学与统计物理是研究由大量微观粒子构成的宏观系统的热性质的两种基本理论方法。作为课程,热力学与统计物理是普通物理热学的后续,是物理学专业非常重要的基础课。本书分别从热力学与统计物理两条主线展开讨论。在讨论中,本书特别注重热力学与统计物理两种理论方法的结合与相互借鉴,尽可能使
本书收录了爱因斯坦、洛伦兹、外尔和闵可夫斯基等四位大物理学家和大数学家关于相对论的原始文献,包括:迈克尔逊干涉实验(洛伦兹);低于光速移动系统中的电磁现象(洛伦兹);论动体的电动力学(爱因斯坦);物体惯性与其所含能量有关吗?(爱因斯坦);空间与时间(闵可夫斯基);论引力对光传播的影响(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基础(爱因斯
本书用富有哲学色彩的语言以及生动形象的比喻向读者深入地展示量子世界里那些最有趣、最不可思议的地方。内容涵盖了光量子假说、波粒二象性、双缝实验、矩阵力学、波动力学、量子纠缠等激动人心的内容。对于量子世界中每一个神奇的领域,书中没有罗列铺陈难懂的数学公式,而是构建了一套新颖的、认识微观世界的逻辑思维体系,通过陪伴读者充分领
正如本书副标题提到的,本书作者日本著名理论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朝永振一郎以亲历者的视角,回顾了1925年至1940年这段量子力学成熟期的诸多重要发现和突破,故事的主角不乏玻尔、泡利、海森伯、狄拉克、费曼等物理学大家。当时,物理学界正面临原子核用经典牛顿力学无法描述的困局,量子力学的发展及其与相对论的结合,对理
《工程量子力学》力图帮助工程类学科本科生建立量子力学基本原理与工程问题之间的联系,侧重通过实际案例凸显量子力学在现代科学、工程中的重要性。本书共6章。第1章介绍了量子论提出的历史背景和早期发展过程,包括普朗克量子假说、爱因斯坦光量子理论、玻尔氢原子模型以及索末菲量子化条件,并介绍了量子论在现代材料科学中的应用。第2章介
全书共分11章,前5章为热力学,后6章为统计物理学。各章内容包括:1.热力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2.均匀系的平衡性质;3.相变的热力学理论;4.多元系的复相平衡与化学平衡、热力学第三定律;5.非平衡态热力学(线性理论)简介;6.统计物理学的基本概念;7.近独立子系组成的系统;8.统计系综理论;9.相变和临界现象的统计
本书基于量子科学的量子真空理论,提出了零点场假说,探索人类的意识和死亡之谜。作者从普通人的日常体验及自己的个人经历讲起,解释了一些常见但现代科学无法解释的神秘现象,并逐步深入,为我们讲述了一个关于意识和死亡的宏大叙事,最后在结尾指出个体生命的重要意义及未来科学可能的方向。书中观点还有待进一步的科学验证,但逻辑合理,可以
依托启真智库这一联系广泛的高能级智库平台,基于浙江大学中国科教战略研究院、中国电子信息产业研究院的深厚研究基础,同时吸纳汇聚两家单位之外的高水平专业人员,打造高水平智库型著作产品。内容包括量子科技相关子领域专题或政策专题报告(约15篇,每篇约5000-10000字)、产业分析报告(1-2份,每份约1.5万字)、文献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