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一部文艺评论集,收录了作者对当前文学艺术的现状和对具体作家作品的思考和感悟。主要内容包括:激浊扬清,郁为不朽者矣;理论的遮蔽和有限;文艺批评就是一种价值判断;文学批评:价值判断和文本细读;故乡和文学的高度等。
本书是中国现代文学制度研究专著。本“增订本”,对作者于2002年4月由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学术专著《中国现代文学制度研究》初版本,进行了全面的修改和增订,丰富深化了原著内容,篇幅也大幅增加。增订本全书内容共有八章,分别是:文学制度与中国现
本书共分七章,主要从儒家学说中的身体观、心性观和西方女性主义的身体写作理论出发,以丁玲作品为核心,对丁玲的整个创作进行全面的考察,系统地探讨丁玲创作中包含的女性意识、身体哲学,及其与丁玲创作的关系,以身体话语这一个性化的视角,分析丁玲创作的几次转型的内在必然性。
本书选编了著者有关古代文义与文学、文化研究方面的学术论文,其中大部分发表于国内重要学术期刊,少部分未全发表和未曾发表。大体可分三个组:第一组包括《古“文”原义——“人本”说》等4篇,主要从本义上探讨古代的“文”“文学”与“文化”,首次对中国古“文”的意义的发生、发展及演变进行系统分析和建构,发现了文义的“三位一体”构成
本书是一部综合性的艺术评论集。收录作家、编剧刘旭东多年来的近百篇文艺评论,所涉文艺作品包括戏剧、书法、影视、杂记、文学、绘画等,以及对当代文艺评论领域的纵览和综论。
本书内容包括:李家庄的变迁(节选);小二黑结婚(节选);有才窑里的晚会;斗争大胜利;从旗杆院说起;万宝全;站得高、看得遍;怎样当上了村干部;福贵(节选);催粮差;小经理;传家宝(节选);田寡妇看瓜;慈航普渡等。
本书共分三辑,内容包括:江南的冬景;故都的秋;北平的四季;我撞上了秋天;半日的游程;海上通信;超山的梅花;杭州的八月;西溪的晴雨;方岩纪静;仙霞纪险;钓台的春昼;记风雨茅庐;覆车小记;屯溪夜泊记等。
本书内容包括:梨花;爱的痛苦;春的林野;生;海;落花生;公理战胜;光的死;美的牢狱;暾将出兮东方;补破衣的老妇人;银翎的使命;乡曲的狂言;海世间;再会;疲倦的母亲;万物之母;爱流汐涨;上景山等。
本书共分三篇,包括:诗歌篇;散文篇;小说篇。主要内容包括:雪花的快乐;翡冷翠的一夜;我等候你;问谁;石虎胡同七号;云游;冢中的岁月;破庙;留别日本;康桥,再会吧!;我所知道的康桥(节选);翡冷翠山居闲话等。
本书内容包括:子夜(节选);春蚕(节选);林家铺子(节选);苏嘉路上(节选);卖豆腐的哨子;大鼻子的故事(节选);锻炼(节选);报施(节选);乡村杂景;幻灭(节选);动摇(节选);有志者(节选);我的中学生时代及其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