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更好地发挥中国社会科学院作为党和国家思想库、智囊团的重要作用,加强对重大问题开展国情调研,根据《关于加强和改进国情调研工作的意见》规定,2016年中国社会科学院组织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百村调研(简称“扶贫百村调研”)国情调研特大项目。对全国范围内兼具代表性和典型性的100个贫困村开展村庄国情调研,包括一定比例的201
《乡村振兴之产业扶贫带头人/农民教育培训系列教材》紧紧围绕产业扶贫带头人所应具备的知识进行阐述,主要包括乡村振兴与产业扶贫、乡村产业体系、选择扶贫产业、产业扶贫模式和路径、产业扶贫风险防范、产业扶贫机制创新典型案例、产业扶贫带头人典型案例等内容,具有基础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等特点,希望能够为全国产业扶贫带头人的培训提供
农产品质量安全是社会普遍关心的重要问题,《农产品质量安全与农业品牌化建设(新版)》内容包括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农业标准化、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管理、农产品质量安全“三品一标”、农产品质量安全生产技术、农产品品牌化建设等。
为配合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积极服务中国林业“走出去”战略,《南亚国别林业》分别介绍了南亚6国(因马尔代夫陆地面积仅298平方千米,是亚洲小的国家,其国别林业在《南亚国别林业》中未做介绍)的林业情况,以飨读者。
2020年中国农业展望大会发布的《中国农业展望报告(2020-2029英文版)》,总结回顾了18个(种)主要农产品2019年市场形势,对未来10年尤其是2020年、2025年和2029年等重要时间节点的生产、消费、贸易、价格走势进行了展望,对存在的不确定性进行了分析和讨论。《中国农业展望报告(2020-2029英文版)
《描绘农业农村发展新篇章:重庆市农业资源区划应用研究(第6集)》介绍了重庆市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统揽,对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城乡融合发展机制体制构建等“热点”问题进行了探索与研究。全书分为重庆市农业综合开发支持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研究、重庆市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问题研究、重庆市渝北区构建城乡
《浙江实施“两进两回”的机制创新与实践探索》基于协同论、系统论等理论基础,厘清乡村振兴与“两进两回”之间的耦合逻辑关系,按照科技进乡村、资金进乡村、青年回农村、乡贤回农村四大主题内容,全面总结梳理浙江已有的相关实践与制度安排,分析推进“两进两回”的困难困境,借鉴国内外相关的做法与经验,提出浙江省推进“两进两回”的机制创
本书作者李昌平从历史的经度出发,纵观百年乡建历程的波澜壮阔和乡建人物的荣辱成败,从个人视野的维度出发,全面观察当代中国乡村建设的理论高度与实践成果;从实践的感悟出发,剖析乡建路径的选择和方法的探索对乡村振兴的重要意义。
本书为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主编的论文集,全书对中国农村治理的各个方面进行了认真全面的研究,书稿按照研究的主题分为妇女口述研究(含有三篇文章)、农村贫困治理研究(收集了三篇文章),农村经济发展(收集了四篇文章)、农村基层治理(也收集了四篇文章)、农村社会发展(两篇文章)等专题。本书的特别篇目为刘筱红教授教授主持的妇
市民化进程中,新生代农民工收入增长策略是一项系统工程,它涉及到经济学、社会学、政治学、人口学等学科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其研究的理论起点源于发展经济学。其中,重要的理论思想来源于现代经济增长理论、包容性经济增长理论、二元经济理论、劳动力市场理论、社会收入分配理论以及收入增长机制理论等。本书在借鉴已有研究成果基础上,运用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