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一本兼具科普与艺术特色的天文类图书,详细介绍了国际天文学会官方认可的88个星座。其具体内容包括:每个星座命名背后的历史故事或神话传说,每个星座的形状及图案,一年中什么时候、什么位置可以看到它,在夜空中如何找到它,以及各个星座中最亮的恒星是哪颗。该书还提供了一年四季南北半球的完整星图和术语词汇表,让读者对88个星座
全书内容包括:绪论,一体运动,二体运动,二体运动的进一步研究,天体力学在航天中的应用,限制性三体问题,二体运动的进一步研究(续),特殊摄动方法,地球、月亮和太阳系的研究,人造地球卫星的运动,天体与周围介质系统的研究,玻色双星的研究和坐标变换等。
本书共分为7章,各章内容为:第1章主要介绍了奇异摄动最优控制问题的基础理论以及相关研究内容:第2章研究了数量情形线性奇异摄动最优控制问题的空间对照结构;第3章研究了带有积分边界条件的线性奇异摄动最优控制问题的空间对照结构;第4章研究了数量非线性奇异摄动最优控制问题的空间对照结构,研究内容包括仿射非线性和完全非线性两种情
本书是一部揭示地球奥秘的儿童读物。书中形象生动地介绍了地球的真实面貌,地球上的各种资源、人口与国家特点等,帮助儿童树立只有实现人类与地球资源可持续发展才能建设好我们的美好家园的意识。
本书是一部揭示宇宙奥秘的儿童读物。书中深入浅出地介绍了宇宙的起源、年龄、大小、形状、温度、运动变化、宇宙中各天体的特点、宇宙之最以及天文学家的卓越贡献等,培养儿童探究宇宙的兴趣。
本书以孩子的视角,用他们能够理解的语言,带领孩子们通过观察自然现象,发现自然界的变化规律,思考地球如何运动,让孩子通过阅读认识到自然变化背后的原因,话题难度增加,进一步认识我们亲爱的地球。绘本后还有配套习题,帮助孩子巩固知识点。作为系列科普读物的第三级,全书以知识运用为主,语句多采用长句,复杂句,句式重复率进一步减少。
本书第一部分“上编”起于西周共和元年,迄于西汉哀帝元寿二年。第二部分“下编”起于西汉平帝元始元年即公元1年,迄于中华民国三十八年,即公元1949年(其间三国、南北朝、宋辽金元、明清之际朔闰不同之处,则分别加以排列)。中华民国成立后改用阳历,以辛亥年十一月十三日为民国元年1月1日《民国历曰表》即采用阳历编次。1949年1
这本小册子,挖掘1208年鲍浣之的开禧历计算的原文、原术、原意及1247年秦九韶的《数书九章》大衍术,剖析公元前104年邓平、落下闳的太初历,公元前7年刘歆的三统历,从而探索古代中国流行1500多年的上元积年,其本原就是约4400多年前,尧、舜的岁三百有六旬有六日。整数对现象的起源和发展,揭示着世界不定分析史的起源和演
本书以丰富翔实的内容、琳琅满目的展品、深沉厚重的历史内涵,系统介绍了100多年来,上海近现代天文学的诞生和发展过程,并尽可能普及相关的天文知识,宣传科学的自然观、宇宙观,推广科学方法、树立科学思想、传播科学精神。
本书是一部关于古罗马历法的著作,试图以一种有趣和好奇的方式接近罗马世界,但又不失其研究的严谨性。罗马历法是古罗马日常计划的雏形,历法是一个令人兴奋而又复杂的主题。本书作者将带领读者理解历法是什么,它对罗马这样的社会意味着什么,以及它从起源到今天的演变过程。我们还将深入研究构成历法的元素,如年、月、星期、日、小时等,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