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的杜梨》是一本个人诗集,收录了作者近三百首现代诗歌。诗集中的作品主要以生命顽强、枝繁叶茂、果实香甜的杜梨树为主要写作对象,以现代诗歌这种文学体裁,使用借物抒情、以物寓意的表现手法,热情地讴歌母爱和乡情,赞美草原和故乡,抒发出作者的赤忱情怀。其诗发自心灵深处,语言流畅自然,富有韵律,感情充沛,耐人寻味,寄托了作者对
《草堂·第97卷》是诗人梁平主编的一本诗歌合集,本书以“草堂”作为着眼点,立足成都,面向海内外,是成都诗意的城市文化符号,同时也是华语诗坛的重要旗帜和标杆。本卷共分为八大板块:“封面诗人”“实力榜”“非常现实”“最青春”“话题”“中坚”“大雅堂”“子美逸风”,以多角度、全方位展现当下诗歌及其理论研究的发展现状,使读者得
本书收录200首左右的历代诗词作品,包括古诗词和新诗,分“南京篇”“古诗词篇”“新诗篇”三个部分,将目光聚焦在长江、南京、文学之都、诗歌,通过和市民、读者的互动,召唤新时代的长江活力和文学之都的榜样力量,进一步推动南京文学之都建设、展现大美南京形象。
这本诗集是作者多年来,诗歌创作作品的一次精选集结。怀古追今,用诗歌抒发亲情,友情,爱情的人类共情。用诗歌来感悟人生、表达人生、来思索生命的意义。作者在写作上多是有感而发,用纯粹的心灵和文字来倾诉自己的情感,作者的诗歌表达养成受到了戴望舒、余光中、卞之琳三位诗人的很大影响,他有着自己独特的审美和诗歌表达,通过细腻而敏感的
《此间岁月》是诗人雪青的第三本诗集,在诗集内容及选题上力求更加的贴近于生活,并试图通过对生活中人们常常需要面对的挫败与迷惘、情感中不得不经历的伤痛与别离,乃至于生死等等各种际遇的阐述及反思,希望从诗歌角度切入提供关于个体与整体生命之间的平衡与和谐,以及对爱与美的追寻等生命更深层面的一些新的视角及表达。比如诗集中的《悲情
857年前,著名理学家朱熹、张栻与朱熹弟子林用中三人游南岳。他们于1167年农历十一月十日开始从岳北登南岳衡山,十一月十六日下山。七天里,他们在漫天飘雪的满山银装中,经历风雨严寒,雪覆冰封,却履险登顶,一路豪情勃发,行歌吟唱,唱和159首诗作,最后汇编成《南岳唱酬集》。这是天下名山唯一一本出自名家之手的诗集,也是南岳衡
本书是李昌海的一部诗集,收录了诗人2014年以来创作的诗歌两百余首,全面展现了诗人十年来的创作成绩与写作特色。李昌海的诗歌取材广泛,深入日常生活的每个角落,他善于从细微之处发现诗意,尤其擅长从日常生活中发现理趣,能够运用细腻的笔触,将普通的事物描绘得富有深意,引领读者从日常生活中发现不平凡的美。他的诗歌中蕴含了对人生、
本书是诗人晋家孟写作多年以来的一部精选集,共收录其诗歌两百余首,分为“尘世间”“林中路”“逐春风”“玉溪云”“南风暖”等五个小辑。本书的诗歌,以时间跨度为经,情感与哲思为纬,细腻勾勒了作者从青涩少年步入青年时光的心路历程。其前期作品,情感饱满,展现了少年人的热烈与真诚;而后,笔触渐深,融入了诗人对于生命的诸多思考。本书
诗人武治的一部诗集,收录了诗人2021年以来的创作的诗歌近两百首。诗人常年生活、工作在武汉的软件园附近,诗集以“软件园的森林”为名,写的也正是软件园及其周边的自然风景和人事变迁。诗人的写作非常具体,或是写喜鹊、野鸭、栾树这些自然之物,或是写大雾、寒流、小雪、大雪这些与天气和时令相关之物,客观的描摹之外,诗人尤其注重书写
这是北京诗人陈燕菲的诗集,收入作者多年精心创作的诗歌多首,作者从事艺术工作,热爱艺术,曾经在海外读书数年,诗歌中充满了某种异域情调,又具有独特的艺术家气质,这些诗作多抒发个人的思想感情,作者注意从日常生活中提取有闪光点的地方,写作成诗,既有现实的生活基础,又凸显了作为艺术家的诗人对日常生活的敏锐观察,透出一位对生活饱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