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历山大大帝,是马其顿王腓力二世之子,历史上首位征服欧亚大陆的著名帝王。亚历山大自幼聪颖过人,曾受教于亚里士多德,稍长即被授予首府总督一职,并以平定山贼有功而任命为马其顿大军统师,随父横扫希腊城邦。公元前336年,腓力二世遇刺,亚历山大继承王位,率领希腊联军进攻波斯,大败波斯大军,直入小亚细亚,攻占两河流域,波斯王大流
《罗慕路斯》开篇对罗慕路斯的先祖埃涅阿斯因特洛伊战争背井离乡、远渡重洋,克服重重困难来到意大利的经历进行追述,也介绍了其家族在意大利罗马的开拓经历,堪称一部民族史诗。详述了一代雄主罗慕路斯建立罗马城以及罗马最初的主要政治制度,以独特视角为我们追述了罗慕路斯的历史功绩。
《恺撒大帝》以别样的笔触叙写了恺撒传奇的人生:夺取高卢,开启内战,打败庞培,如龙卷风般横扫埃及、小亚细亚、西班牙。但最终,恺撒的独裁和权力引来了罗马元老院的憎恶,在他自己加冕的当天,恺撒遇刺,戏剧性地结束了一生。恺撒终其一生未能称帝,却被后人称为“大帝”,这是其卓越的政治、军事能力,以及强大的个人魅力的体现。
《大流士大帝》以平实易懂的语言,讲述了波斯帝国第三代君主大流士的生平事迹。大流士不仅是波斯帝国的的伟大君主,也是世界历史上的著名政治家,被后人尊称为“铁血大帝”。居鲁士大帝之子冈比西斯远征埃及期间,国内发生政变,其回国途中暴卒,波斯帝国陷入动乱之中。大流士联合波斯贵族,杀死叛乱者,后登上王位,尊为“大流士一世”。大流士
本书是一部自传体回忆录。茨威格把个人命运和时代融为一体,通过自己所经历的人与事,展示了他生活过的城市和国家的文化和生活风貌,记录了从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夜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动荡的欧洲社会,描述了他与一些世界级的诗人、作家、雕塑家、音乐家交往的情景,批露了世界文化名人鲜为人知的生活轶事,同时穿插了作者各种细腻的心迹。他从出生
本书是约瑟夫·弗兰克所著五卷本陀思妥耶夫斯基传记的第一卷。作者从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早年生活写起:从他在莫斯科的童年,到他的父亲之死,到他在文坛上凭借《穷人》一举成名,一直写到他因参加彼得拉舍夫斯基团体而被流放西伯利亚。本书对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早期作品《穷人》《双重人格》以及《涅托奇卡·涅兹万诺娃》给予了特别的关注,因为它们
这部充满灵性的传记写在卡尔维诺的人生边上,是关于卡尔维诺的寓言。 他的生命并非向确定性敞开,而是向提问的空间敞开。 作者用配得上卡尔维诺的轻盈笔触与节奏,在这位另类作家的文学世界与人生经历之间自由穿梭,借助信件、访谈及他人的回忆等珍贵资料,对其作品进行细致入微的导读与解析,耐心编织其创作演变的线索与脉络,以寓言、想象、
借助于斯大林与罗斯福、丘吉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往来书信,《克里姆林宫的信件》打开了一扇窗口,让我们得以一窥三位领导人的思想和个性。他们在二战期间只见过两次,他们之间的关系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书信建立的,他们的通信构成了二战战略格局的重要部分。《克里姆林宫的信件》提供了二战史研究的新视角,并为后人了解反法西斯同盟国之间
理查三世是金雀花王朝的末代国王,也是历史上颇受争议的国王。他作为暴君的形象很大程度上来自托马斯莫尔的《理查三世史》,莎士比亚的著名戏剧《理查三世》即是以它为蓝本。 本书主要叙述了理查登上王位及迅速垮台的过程,是关于这位国王的经典传记作品,也是英国文艺复兴时期著名的人文主义作品。 托马斯莫尔以伟大作品《乌托邦》闻名遐迩,
阿尔伯特·赫希曼是20世纪最具原创性的经济学家之一,他的生活异常戏剧化。在年轻时逃离纳粹德国后,他参加了西班牙内战,在意大利参加反法西斯活动,并在马赛参与组织了一系列地下救援行动,包括汉娜·阿伦特在内的2000多人在赫希曼等人的帮助下逃离了欧洲。赫希曼像在不同国家和语言之间移动一样自如地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