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遗产地:唐崖土司城》的文化情怀聚焦于世界遗产地唐崖土司城。全书分为二十多个专题,每个专题分别由“游历情”、“小知识”、“大信仰”、“神故事”、“巧测验”等五部分构成。“游历情”是笔者以一个旅游者的身份及心态,从文化的角度对进入恩施咸丰县后又前往唐崖土司各景点旅游而产生的思考,算是一种文化导游,虽然有所思考,但却是
《中华文脉中国窑口系列丛书》从一个全新的视角梳理中国陶瓷艺术的发端、产生、演变与传承。丛书其独特的角度便是在五大名窑(宋)的基础上,着重系统地梳理中国窑口的全视角,它是中国陶瓷艺术的发展的基础,涵盖了陶瓷艺术发展历史与传承的全貌,强调窑口产品与产地的关系。
云冈石窟位于中国北部山西省大同市西郊17公里处的武周山南麓,石窟依山开凿,东西绵延1公里。存有主要洞窟45个,大小窟龛252个,石雕造像51000余躯,为中国规模大的古代石窟群之一。《中国石窟·云冈石窟(二)》以高质量的图片呈现了云冈石窟,适于研究及收藏。
云冈石窟位于中国北部山西省大同市西郊17公里处的武周山南麓,石窟依山开凿,东西绵延1公里。存有主要洞窟45个,大小窟龛252个,石雕造像51000余躯,为中国规模大的古代石窟群之一。《中国石窟·云冈石窟(一)》以高质量的图片呈现了云冈石窟,适于研究及收藏。
《英藏敦煌社会历史文献释录》共三十卷,本书系第十四卷。此套书以英国国家图书馆收藏的全部汉文非佛教文献为数据源,将这些数百年前或一千多年前的古代写本,全部按号释录成通行的繁体字,并对原件的错误加以校理,尽可能地解决所涉及文书的定性、定名、定年等问题。每件文书释文后附有校记和一百年来学术界有关该文书的研究文献索引。本书收录
《陶正刚考古文集》是山西省考古学家陶正刚先生相关考古论文的结集,收集了陶先生的研究性论文20余篇,并附有陶正刚先生小传、陶先生主持的项目名单、获奖名单及有关考古的珍贵的照片,是了解陶先生学术研究的重要图书,也有助于了解陶正刚一生的经历,具有较高的学术参考价值。
《敦煌学与佛教杂稿》在诸书中篇幅大,有一些怀人的文字,也有一些较为通俗的文字。编辑时,主要是集中敦煌学和佛学两方面学术性较强的文字,通俗性文字则予以调整。其中,《什么是变文》一篇则源自白先生与周绍良先生合编的《敦煌变文论文录》(1982年初版)。
近年来,随着黑水城出土文献的陆续公布,学界对黑水城文献的关注程度已经几与敦煌文献相等,大量的敦煌学专家转入对黑水城文献的研究,这显然是因为这批资料给学者提供了*为广阔的探索空间。目前,国内外对黑水城文献已有相当数量研究成果问世,相对而言,对黑水城文献的整理则还处于初级阶段,尤其是中国藏黑水城汉文文献的整理,相对于俄藏、
《中国考古学年鉴2015》收录了该年度中国考古学研究、考古文物新发现、学术动态、考古教学、考古学文献资料目录等资料。时代上迄旧石器时代晚期,下至明清时期,是适合广大文物工作者和爱好者阅读的年鉴类工具书。
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是一批流入香港的楚地竹简,2008年7月抢救入藏于清华大学。这批战国竹简多为经、史类佚书,涉及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是前所罕见的重大发现。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组织专家对其进行了缀合、编排和分篇,并逐篇进行隶定和释读,并陆续结集出版,其中的第三辑引人注目地公布了相当数量的《尚书》和《诗经》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