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以沟通理论为论证工具,结合世界各主要实行陪审制国家的制度实践,提出并论证陪审制的制度目的在于沟通司法与社会,以提升司法的公信力。当前我国人民陪审制运行中普遍存在功能弱化甚至异化现象,其深层次原因恰恰在于制度目的不明、功能定位不清。这一问题的根本解决之道在于肯定人民陪审制是当前最优的实现司法与社会沟通的制度载体的基础
本书是2016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6BFX074)的最终成果。本书第一部分(第一至二章)主要从发展历程、现状等方面介绍了监狱管理体制的发展问题,然后通过剖析发展现状,分析了监狱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为完善新型监狱体制和刑罚执行制度做铺垫。第二部分(第三至六章)从理论与实践基础、信息技术的引入、价值追求、基本路径与主
本书结合法学、经济学、管理学、环境科学等多学科知识,系统阐述了绿色可持续金融的缘起及其法律政策体系,分析研究了欧盟、卢森堡和我国香港地区实施绿色可持续金融的目标方向、路径举措等内容,检视了我国内地绿色可持续金融的发展现状以及法律政策存在的问题,对我国绿色可持续金融法律政策提出了完善构建的建议。本书成果有助于进一步深化绿
《中华人民共和国无障碍环境建设法》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次会议于2023年6月28日通过,自2023年9月1日起施行。为了加强无障碍环境建设,保障残疾人、老年人平等、充分、便捷地参与和融入社会生活,促进社会全体人员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根据宪法和有关法律,制定本
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发展命题提出之后,如何在主体、规范、具体机制等层面予以展开,仍然是待解的难题。此外,共治格局之下私主体如何在现代环境治理体系中发挥作用的法理、经验和路径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有关环境法治变迁的新增长点。本书选取私主体这一侧面,通过对环境私主体治理的背景、范畴、类型、结构、建制的铺陈,提
武汉大学环境法研究所是蜚声海外的人才基地、咨政成效卓著的高端智库和前言思想荟萃的学术重镇,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该所的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2001年即被教育部评审为国家级重点学科。其主办的《环境法评论》常设热点专题、理论前沿、实务进展、国际动态、硕博论文集萃、新人新作、会议综述、案例评析、书评等栏目,每期具体
正确处理劳动关系是促进企业与雇员双方关系良性发展的关键,合理规避劳动用工风险能降低员工流失率,促进企业稳定发展。因此,合理规避劳动用工风险成为企业HR日常工作中一项重要的研究课题。本书清晰明了地讲解了规避劳动用工风险对企业发展的重大意义,帮助企业HR全面掌握规避劳动用工风险的方法。
本书由山东大学法学院组织的“刑事合规名家论坛”的九期讲座实录构成,其中包括九位国内著名学者关于刑事合规问题的讲座报告,以及若干杰出青年学者的与谈实录。 刑事合规正成为我们国家刑法理论界的一个热点议题,其肇始于刑法学界并逐步扩展到刑事诉法学界以及公司法学界。理论研究的深入还进一步影响到了实务界,刑事合规正成为刑事辩护律师
本书系统论述了自夏、商、西周以来的中国法律制度和法律思想发展的历史,以朝代为顺序,对各时期的立法活动、法律思想、司法制度、刑事法律、行政法律、民事法律等进行了重点阐述。本书有机融合制度史与思想史,内容涵盖了“法律职业资格考试”所涉及的所有知识点;广泛运用法律史中的新材料,以期让读者了解相关领域的最新研究动态;同时,专设
该书是一本主要面向法学本科生的民法教材,体例上根据2020年3月出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立法体例和内容构造,对民法基本原理及我国民法各项制度的基本法理和制度、规则予以全面阐析。全书共设民法绪论、民法总则、物权、合同、人格权、婚姻家庭、继承、侵权责任共8编。本教材的特色是:(1)系统性:融“中国民法”于一炉,全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