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尘梦影录》是清代徐康所撰写的关于考古文物的文章,详细地记录了一些极具考古价值的文物的形状、色泽、大小及价值,具有较高的知识性,为后世读者所钟爱。1938年,顾廷龙先生为周叔弢先生过录章钰(朱笔)、吴昌绶(蓝笔)、佚名(绿笔)批语于书眉,并以墨笔附上自己的见解。1967年,张絅伯先生又有墨笔批语数十则。另,卷内有周叔
本书以古代龙泉青瓷发展历史脉络为主线,以历代龙泉窑香炉珍贵遗存为考察研究对象,以中国古代香文化发展与龙泉青瓷生产制作工艺嬗变的两个维度为研究对象,讨论了五代、北宋、南宋、元、明、清六个时期三百余件龙泉青瓷香炉造型、釉色、装饰以及制作工艺的特点。
本书是对近年来学术热点话题即敦煌石窟“原创性”洞窟个案专题研究的一次尝试,选择敦煌石窟艺术代表洞窟榆林窟第25窟为研究对象。第25窟是吐蕃统治时期的代表窟,其壁画反映出来的浓厚的汉藏艺术融合的特点,是独特历史背景下佛教石窟营建过程中对汉藏民族艺术互动、文化融合的体现。通过对第25窟的研究,我们可以看到吐蕃人与瓜州本地的
山西古代壁画现存数量居全国之首。从南到北,寺庙道观乃至普通人家的炕围皆有遗迹;从汉魏到明清,不同时代和风格皆有所存。《画说山西古代壁画》将此集萃一册,其中多有之前并不为世人所熟知者。全面而又有所侧重,通俗而不失、文化内涵。集全面性、趣味性、观赏性、研究性于一体,既表现了壁画所蕴载的佛道风貌,展示了古代社会世俗之风情。
本研究成果在汉画像图像释读的基础上,采用传统考据与数据统计相结合的方法,基于图像叙事学的学理高度,总结汉画像图像叙事意义上的规律和特点,并在如下方面展开研究:祠堂画像楼阁拜谒图大树构图模块化叙述与累加式叙事研究,汉画像大树组合艺术构图叙述结构与叙述层次研究,石椁画像叙事结构与叙述轨迹研究,祠堂画像模块叙述、单元叙述与模
云冈石窟(中文版)
《海岱古钱新解》其探索研究的重点自然是集中在海岱区域。是书不但对海岱的钱币文化有比较深入的讨论,同时也做了一些横向的比较研究,对山左先秦古国的历史也都有所涉及,从而拓宽了研究的视野,也会启迪读者有一个比较全面的认识和思考。 20世纪60年代在益都(今青州)苏埠屯商代大墓中出土海贝3790余枚,这是除安阳殷墟妇好墓出土
《中国古代陵寝制度史研究》,是杨宽先生探讨古代陵寝制度史的成果汇编,共分上中下三编,上编探讨了春秋战国之际陵墓的起源情况以及战国中期以后至唐宋明清陵寝制度的变迁;中编是关于古代陵寝制度若干专题的探讨;下编“古代陵寝和陵园布局的研究”则着重介绍了秦始皇陵园和秦汉陵墓的布局结构,是结合实地考察而得到的成果。
《中国殷墟:去安阳认识商代文明》根据殷墟考古学和甲骨学研究成果,引经据典来叙述殷墟的历史背景,讲述殷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所具有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以及殷墟所展示的人文景观和殷商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具有知识性、趣味性和科学性相结合的通俗读物。 殷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所展示的重点项目有:以殷墟宫殿宗庙遗址、殷墟王陵遗址为
敦煌文献题记是书写或刻印于文献及佛画之上,记述文献的年代、书写、刻印、校勘、版本、用途及写造者祈愿、盟誓的文字。敦煌文献中保存了两千多条题记,这些题记反映了写本时期书籍形制的特点;蕴含了丰富的社会史料,反映了中古时期敦煌民众的社会生活、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等多方面的情况。本书对 题记的结构类型、内容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