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他异与间距为原则和方法,致力于中西文论的比较和汇通,文论话语的本土转化,以及在此基础上,对于中国当代文论话语的构建。他异即尊重他者的他异性,不以己度人,不削足适履,在西学脉络中,对研究对象作出具有学理性和客观性的探究和评判。间距则意味着在充分辨识和反思中西文论和文化之差异的基础上,让它们相互映照、相互激活,并寻求
本书是一部以文学理论这一学术现象本身为研究对象的思想史著作,旨在通过批判性审视西方为主导的现代文学理论诸学术现象,分析其中存在的诸多困难与偏差,从而探寻一条重返文明传统、立足自身经验的理论之路。本书主要分为三编。第一编为思想史中的文学理论,第二编为言语的力度和尺度,第三编为古典感觉与现代问题。
《沉香吻雨声声落:重访张爱玲》为作者近几年来的文学评论合集。内容主要是对张爱玲的文学创作思路、创作手法的成长和演变展开诠释,从张爱玲笔下的人物出发,用诗意的笔法和较为翔实的资料,生动、全面且深刻地剖析了张爱玲主要作品的创作背景和创作动机,对其主要作品的人物设定、人物内心等进行深入的分析,亦在书中对张爱玲的成长经历、恋爱
本书系《让子弹飞》原作者、百年巨匠马识途的文艺感悟。反映了他对小说、杂文、散文、通俗文学、网络文学、诗歌,以及影视作品、川剧、版画、书法等的个人见解与思考,以此来展现他的文学艺术思想。马老谈创作,聊川剧,说影视,侃美术……,是一部有趣!有料!有温度!的文艺沉思。
《文心雕龙》既是中国文论经典,又是中国文化博观雅制之典范。本书立足通识教育理念,从思想、文本和方法三个维度呈现《文心雕龙》的文论精髓和博雅精神。前面三章知人论世,结合刘勰生平际遇,介绍《文心雕龙》儒、道、释兼宗的思想资源;中间四章品藻佳构,在现代文艺学与古典诗文评的双重视域下,精讲《文心雕龙》的创作论、文体论和接受论;
19世纪,各类文学文本与视觉文本,如小说、日记、诗歌、传记、游记与肖像、照相和图像等进入全球性流通领域,数码时代的知识考古者借助新的工作方式发现这些被遗忘或尘封的历史残骸,唤醒其生灵与记忆,并诉诸潜思冥想、感同身受的体验,凭借跨民族、跨文化、跨媒介的理论和视野,以精制的学术叙事展现在我们面前。 本书主要探讨晚清民初文学
本书融会了著名批评家孙郁最新的当代作家批评与研究成果,对当代最具代表性的作家、作品进行观照、分析、探讨、发掘,论及汪曾祺、王蒙、林斤澜、邵燕祥、张贤亮、阿城、史铁生、贾平凹、李锐、刘恒、张炜、刘庆邦、莫言、阎连科、林白、徐小斌、许谋清、张柠、宁肯、李洱、格非、王家新等当代文坛知名作家。全书由二十余个专题构成,凸显问题意
《批评的尖尖角:20世纪中国文学细探》从作者近二十年来公开发表的研究20世纪中国文学的论文、评论中选出若干篇目,悉心编排成一部风格独具、简介独到的文学批评文集。作者经由对百年文学的通观与细读,领略了20世纪文学的独特思想蕴藉与审美情趣,并向读者分享了其中时代的与超时代的精神与意涵。世风浮躁,作者却独有一份心静,对文学自
《王蒙与中国当代文学》本书编选新时期以来学界对王蒙研究的代表性论文,40余篇。大致以期刊论文或节选著作的发行时间为线索,借此呈示出王蒙研究在不同时段的差异面向及其历史流变。自1953年创作《青春万岁》始,在70年的创作生涯中,王蒙记录的不只是个体从少年到耄耋的岁月变迁,更承载着中国当代文学的波动沉浮。站在当下,重新回顾
王蒙是一个怎样的作家?除了他的作品,读者还可以从《我眼中的王蒙》来了解这位人民艺术家。《我眼中的王蒙》收录了三十余篇他人对王蒙的评述文章,这里既有刘心武、舒婷、贾平凹这样的知名作家同行;也有王山、单三娅等王蒙的家人,还有王蒙在新疆结交的少数民族友人、王蒙作品的编辑、在海洋大学授业的学生,等等,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