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国维的《人间词话》是中国古典文学批评里程碑式的作品,集中体现了知名学者王国维的文学、美学思想,精义迭出。书中提出了具有完整的理论结构和丰富内容的境界说,向来极受学术界重视。 全书分为三个部分:人间词话,人间词和王国维小传。流畅准确注释,生动优美的译文与赏析,以及文末的王国维小传,全方位的展现出了这位文学理论开创者波澜
本书题名愿得柳七心,却不是一本只谈柳永之书,而是以柳七借指天下词人。尽管所选的词章篇幅的确以柳永为冠,全书共选词34首,选取柳永词20余首。遥想北宋盛年、名都东京,人人都爱柳七郎,家家皆诵耆卿词。不愿君王召,愿得柳七叫;不愿千黄金,愿得柳七心;不愿神仙见,愿识柳七面。柳七何幸而生此时代,时代何幸而得此奇才。柳七是历史上
*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现阶段文艺创作有高原缺高峰,《聊斋志异》是中国古典文言短篇小说之高峰,马瑞芳教授四十年之心血,抽丝剥茧、层层深入,深入剖析了聊斋艺术成就取得的多方成因。 《聊斋艺术高峰论》是从马瑞芳教授代表作《聊斋志异创作论》的基础上修订完善而成,马教授在文字上作了修订,增加了新内容,如《聊斋志异》的人
本书主要分两大部分。靠前大部分主要是理论阐释:首先较为具体地介绍了词谱典籍与经典词牌概况,并精要阐释了词中所用句式的平仄律,然后以《贺新郎》词谱为例,叙述了词谱的勘定过程及其依据。第二大部分主要是实际例举:分四卷,分别为平韵词仄韵词平仄共用韵词入声韵词,共收录词谱146,穿插大量词作,两相对照,以便更好地了解并掌握每一
近世易代之际的诗学演进历程是中国文学近代化进程中的一个特殊阶段,它承担着总结传统和开创未来的双重使命,聚讼千年的唐、宋之争论,相互推演,构成彼此夹杂的文化变迁。
论题主要围绕陈三五娘题材戏曲作品、陈三五娘故事传说、陈三五娘故事传播、陈三五娘题材古典戏曲的语言学研究、陈三五娘故事与潮汕、闽南文化及其他相关研究等六个方面展开。其中,对陈三五娘题材戏曲作品的探讨又可分为现代各剧种作品及相关问题与古典戏曲作品两类,汇集了一批优秀论文。陈三五娘故事传说相关研究的论文也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
《封神演义》是一部神话小说,更是一部披着神话外衣的现实巨著。兴周灭商之战,看似人间王朝的更替战争,实际上是阐教与截教仙家争雄。阐截斗争的背后,更有鸿钧老祖的仙界布局。仙与仙之间、仙与人之间、商与周之间,利益纠葛,共组三界迷局。三教圣人为何要制定封神榜?商亡周兴真的是天命所归吗?商纣王真是一个不可救药的昏君?姜子牙真能未
土族民间传说是一个温暖缤纷的自足世界,有美女有英雄有美食有歌舞,有坚贞的爱情,有正义的斗争,有充满智慧的手艺技巧,有饱含囊情的扶危济困。拉仁布与琪门索,黑马张三哥,莫日特巴蛙,安召舞,纽达,绚烂的艺术空间与善良勤劳的人们形成一种和谐的互动关系,产生了奇异的魅力。而生活于此间的女性,创造着美与智慧,传承着爱与坚忍,并以自
我们都知道“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那明清时期留下的宝贵的文学财富是什么呢?当然是小说了!中国古典小说早期出现于宋代,它是在在市民阶层里流行起来的“草根”文学。明清时期,随着社会的变化和市民阶层的崛起,小说文学开始“逆袭”,孕育出历史演义、英雄传奇、神魔小说和世情小说四大类小说,我们熟知的“四大名著”就是其中的佼
有些人说不喜欢学诗,有些诗又长又难背,即使背得滚瓜烂熟还是不知道诗歌的含义,因此感觉诗人和诗歌都挺没劲的。其实,诗人和诗歌远比你想象的更有意思。比如,你可知道李白从前一晚的酒醉中被叫醒时写的“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是给谁的吗?你知道“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是孟郊46岁时中举后的一吐为快吗?如果你读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