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绿水新镇江文艺作品集》主要内容包括:悠悠金山湖、望江南、人在绿云中、镇江,一座让人跌进梦中的城市、镇江,无处不绿、山水有灵是镇江、大江风貌入画来等。
《呐喊》是鲁迅1918年——1922年所作的短篇小说的结集。当时正值五四革命精神高扬时期。作者创作小说意在描写“病态社会的不幸的人们”,“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并为新文化运动“呐喊”。作品真实地描绘了从辛亥革命到五四时期的社会生活,揭示了种种深层次的社会矛盾,对封建制度及陈腐的传统观念进行了深刻的剖析和彻底的否定
立民国,孙中山认为搞民权的第一步就是,让人们知道如何开会。民主政治其实就是一种程式性的东西,一套议事决策的程式规范。孙中山认为,"苟人人熟习此书,则人心自结,民力自固。"西方"数百年来之经验习惯可于此书一朝而得之矣"。他所说的"此书",就是《罗伯特议事规则》。议事规则不是有强制效力的法律,它只是一个如何开会的程序。18
鲁迅以笔代戈,战斗一生,他的作品和思想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知识分子。《冷眼柔肠的巨人》荟萃了他的散文诗、杂文、小说和演讲共85篇,多层面、多角度立体地展示了鲁迅的独特风采,以便读者发现一个全面而真实的鲁迅。70余幅插图更增加了阅读乐趣。
一个具有诗人才情的新闻出版工作者,写作生涯始于20世纪30年代的香港,早期以诗歌创作闻名。抗战爆发后投身新闻界,曾作为特派记者深入华南前线采访年余,撰写了大量鼓舞民众的通讯报道。 在新闻编辑方面,他我国中文横排报纸八栏编排法;转入出版行业,他又创刊新中国部大型综合性年鉴《中国百科年鉴》;他也是我国世界语运动的积极推动
《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中国现代文学经典1917-2010(精编本)》的一个特点是,在每篇作品后增加了“作家自述”、“名家要评”、“作品解读”、“拓展阅读”四个栏目,精选相关资料,尤其是遴选了一部分当年对于该作品的不同观点的论争资料,以加强解读该作品的思考性与张力。同时,我们在配套的文学史教材《中国现代文
《苏轼文集编年笺注》已经成为一部面貌全新的苏轼散文大全集。注释的条目却比我整理过的其他宋人文集都要丰富。为使眉目尽量简明,《苏轼文集编年笺注》将剩下的部分进行了“整合”,编为与正文并行的两卷,作为第七十四卷和七十五卷,这两卷里还包括了本人新辑的数篇佚文。《苏轼文集编年笺注》附录较多,不仅能见到苏轼的全部散文,还能见到他
《深·秋》所收作品大多写于作者花甲之后,此一时段,写作对于傅先生而言,已是一种从心所欲不逾矩的自由自适的行为。有感而发,由心而出,无需遵命,不为名利,这样作品也就多了质实自然的品格,繁华落尽,本色见美。
本书选收了鲁迅先生的全部小说创作,其中短篇小说32篇,中篇小说1篇。它们分别选自《呐喊》《彷徨》和《故事新编》。
本书的编写主要考虑到中国古代文学教学的需求,使之更好地与中国文学史教学相配合,同时,也可作为学习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教材单独使用,以适应高等院校中文、新闻等专业本科的教学,兼顾学生和文学爱好者的阅读。 本书所选收文学作品的时代,自先秦迄于近代,共分四卷:先秦秦汉卷、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卷、宋金元卷、明清近代卷。 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