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高校心理发展与教育中心的专职教师结合多年的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经验,在数千例心理咨询案例以及数百场积极心理学团体辅导实践基础上,针对新时代大学生面临的成长新困惑撰写而成。主要分为心理学与高等教育篇、积极自我与成长篇两部分,包含重新认识心理学--从小众痛苦到大众幸福、积极心理学与高等教育、积极情绪与情商培养、积极自我
该书从情感教育的视角研究班主任与班级公共生活。首先,从班级产生开始梳理,论证班级生活为准公共生活,即蕴含教育价值、需要教师自觉建构、公共和私人交往伦理相融合的生活。其次,从班主任制度的产生开始梳理,班主任的核心职能包括管理、教育和教学三部分,然而在实践中存在颇多异化现象。最后,班主任应当从公共精神的情怀、角色与使命等层
本书的要旨在于:从实际的情景应对角度出发,为每个未成年人提出面对学生欺凌的具体的解决方案,让他们了解如何识别何为欺凌,如何拒绝欺凌,让他们在反学生欺凌的过程中得到成长,培养起学生们一种文明健康的处理人际关系的模式。
本书除绪论外,分为理念篇、技能素养篇和行动实践篇,共十章,分别为“人生在勤:劳动创造美好生活”“实践之钥:新时代大学生的劳动价值观”“见微知著:扣紧家务劳动扣子”“乘风启航:上好校园劳动必修课”“身临其境:充实职业体验技能包”“朝气蓬勃:用技能打开幸福之门”“助人自助:积极投身志愿服务”“躬行研学:踊跃参加社会实践”“
本书共五章,内容包括: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理论与应用研究,大学生心理健康干预机制,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创新研究,大学生积极心理学教育,“互联网+”背景下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本书主要包括: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概述、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研究、改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创新研究、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研究、“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重塑六个方面的内容。
本书分七章,内容包括:教师教育的基本现状、教师教育的发展研究、教师教育课程的设置、教师教育技术、教师教育政策等。
每天仅有24小时,教师的时间从哪儿来?怎样减轻批改作业的负担?教师应制订哪些计划?如何让学生专注?如何让学生自主学习?…………苏霍姆林斯基以人道主义为教育思想核心,以高度的责任感、对教师职业的极度热爱,以及对儿童的信任与关爱,饱含热情写下了近百条给教师的建议,涉及
本书汇编了1993-1999年国家行政学院的设想、规划等和其后10多年的实际材料,分为发展设计篇、教学管理篇、交流借鉴篇三部分,收录了《20世纪90年代中期我院教学工作目标的初步设想》《对江西行政学院的初步调查》等文章。
本书是作者心理健康教育专访的集成。以访谈时间为“纵坐标”,访谈内容为“横坐标”,原汁原味地记录作者从2000年至今所接受的全国各类媒体记者的访谈内容,真实地反映其对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热点”、“焦点”的看法与认识,藉此也可以作为我国心理健康教育事业蓬勃发展的一个佐证。从时间跨度上,心理健康教育随着我国改革开放进入大众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