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出版至今已经150多年。150多年来,资本主义经济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本书在21世纪新的历史条件下重新审视马克思的《资本论》的全部经济理论,包括分工理论、劳动价值理论、货币理论、剩余价值理论、资本积累理论、资本循环理论、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生产价格理论、垄断价格理论、商业资本理论、工资理论、利息理论
如何有效推进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工作?如何提升青年学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1949—1966年,清华大学在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方面发挥了典型示范作用。本书根据第一手资料,以理论、历史、现实相结合的视角对1949—1966年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开展专题研究,总结历史经
学术界以往多从批判思辨唯心主义视角解读《神圣家族》,忽视了马克思恩格斯对历史唯物主义生活世界观的初步阐发。本书在第一部分通过文本解读,阐发该文献的主要内容和思想;第二部分通过理论研究,呈现马克思恩格斯的“新世界观”:从思辨到生活的转向。通过两部分的架构,以期读者对《神圣家族》有一个全面把握。
马克思主义哲学经典导读
本书精选有代表性的28个维度,如毛泽东求学时为何被称为“毛奇”?毛泽东是如何树立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的?毛泽东用兵究竟“神”在哪里?毛泽东喜欢读什么样的书?毛泽东给中华民族留下了什么?等等,从不同侧面全方位展示毛泽东一生求学探知、参加革命、领导中国革命战争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生平事迹,引领读者遨游于毛泽东的浩渺世界,探微
本书首次对马克思的思想在初创阶段的演变做了全面系统的论述。作者吸收了法文、德文、意大利文等研究资料,对马克思著作的主要内容和写作背景给予评述。前半部分叙述了马克思青年时期德国的经济、政治和思想状况以及他最终皈依黑格尔主义的过程,深入分析了马克思的博士论文,解析了他在报界撰写的文章。后半部分专题论述了马克思对黑格尔的政治
本书以马克思恩格斯早期文本为依据,在厘定理论和现实概念的基础上,系统地梳理了马克思恩格斯早期探索理论与现实关系的基本理路,比较全面地阐释了其相互衔接又依次递进的“五个环节”和“三个阶段”的逻辑进路,即:从理想主义出发,探索理想同现实的关系,从自我意识出发,探讨哲学同世界的关系,立足于唯物主义,探究物质利益同理性原则的关
本书以马克思马克思社会进步理论为题。首先,从思想史层面对马克思社会进步理论的源流作出了考察和梳理;其次,从特征和逻辑层面对马克思社会进步理论的形成作出了分析;再次,从内在规律、动力机制、评价尺度等角度对马克思的社会进步理论作出了全方位呈现;最后,将理论联系于现实,探讨了马克思社会进步理论的当代价值。
加雷思·斯特德曼·琼斯将卡尔·马克思带回了他的19世纪世界。生活于其间的民众,包括马克思本人,都需面临一系列前所未有的政治、经济和思想挑战,马克思的一生都在为19世纪世界的希望和恐惧而努力。本书作者既重视马克思本人所说的话,又重视他同时代的人所说的话,把马克思和他同时代的人置于一个比他们自身更宏大的视野中。这本令人印象
本书以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国家统编思政课教材《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依据,针对教材中的知识点进行整理归纳,再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活动相结合。本书每章分为【导航篇】【理论篇】和【实践篇】三个板块,【导航篇】包括知识网络和学习指南两个模块,对本章知识框架和知识要点进行归纳,帮助学生对本章主要知识点有一个总体了解;【理论篇】包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