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学者文选》之一的《王明集》分册,全书共分为上、下两篇:上篇重点选王明先生在中央研究院期间及后来的考证性文章;下篇主要是改革开放后论道教与中国传统文化方面的文章,其中还收录了王明先生两篇具有特殊意义的文章。
《儒藏》是集录儒学文献的大型从书,是两千余年中国儒学成就的汇集,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粹和象征,是中华民族的精神长城。《儒藏》收书3000余种(约3亿字),分装500余册,它将与佛教的《大藏经》、道教的《道藏》鼎足而三,成为中国文化的三座巍峨丰碑,为世界范围内日益高涨的东方文化热提供齐全的文献依据。《儒藏》结合儒学文献的具
被后世尊称为“至圣先师”、“万世师表”的孔子,创办私学,广收门徒,后携弟子周游列国,是春秋时期学者之一。孔子的言行举止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著作——《论语》一书,在几千年的历史中,也一直被后人推崇为经典。《论语》全书二十篇,其中涉及孔子及其弟子言行、孔子的治国见解以及他评价古代圣贤的言论,更有
一、中国传统文化以儒家思想为中心。《儒藏》为儒家经典和反映儒家思想、体现儒家经世做人原则的典籍的丛编。收书时限自先秦至清代结束。二、《儒藏》精华编为《儒藏》的一部分,选收《儒藏》中的精要书籍。三、《儒藏》精华编所收书籍,包括传世文献和出土文献。传世文献按《四库全书总目》经史子集四部分类法分类,大类、小类基本参照《中国丛
关于《集义》与《集注》之关系,朱熹尝言:《集注》乃《集义》之精随。又言:诸朋友若先看,《集义》,恐未易分别得,又费工夫。不如看《集注》,又恐太易了。这事难说,不奈何,且须看《集注》,教熟了,可更看《集义》。《集义》多有好处,某却不编出者,这处却好商量,却好子细看所以去取之意如何。须是看得《集义》。方始无疑。旧日只恐《集
对先秦诸子的学说,前人已做过很多研究,典籍和著作十分丰富。本书的重点不在于对前人成果的综述和评介,而是在历史积淀中探寻先秦诸子思想的精髓。在历史长河中,诸子思想既有被继承和发展,也有被扭曲和改造的情况,然而历经两千余年的风雨而不衰,有的至今还有顽强的生命力,其中必有颠扑不破的智慧内核。找到这个内核,也就抓住了诸子思想的
本书作者郑张欢同志,原是浙江杭州市区的一位基层干部,在兢兢业业地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不忘年轻时立下的研习祖国传统文化的宏愿,先是刻苦钻研《周易》多年,终于在二。。六年六月出版了他的首部专著《周易今释》,随后又撰写出这部《论语今释》,阐发了一位同志对诠释儒学元典的独特的见解。他虽然不是学术圈中的专业学者,却能够经过长期的
五千年的华夏文明是中国人的骄傲。但要真正参悟和理解其精髓,并不是件易事。“国学诸子百家讲坛”丛书循着诸子百家的思想脉络,清晰而深刻地帮助我们解读华夏文明的根源。诸子百家对中华文化的影响深远,它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也为人类文化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春秋战国时代“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盛景在其后两千多年中,无论是在文
本书选取了《老子》和《庄子》中的精华,结合现代生活,阐述了生活的意义。
论语》是孔子倡导的儒学的经典,他所揭示的人生典范至今仍是中国人行为举止的标准。本书挑选《论语》中与现代生活、工作相关的条项,选辑标准侧重其是否浅白易明,是否融入中国人日常价值判断、行为举止之中。从较广泛的历史意义看,赋孔子《论语》以新解,可借此重拾并发扬民族精神。本书为中英文对照。本书适合于热爱国学的人士阅读。